〈大圓融心旨〉之開示 開示及校對:林鈺堂上師 大圓融心旨 整體圓融,圓包萬法。整體發心,離於偏執。 喔,〈大圓融心旨〉。這個說——「大圓融」的心旨呵;這一篇我寫的意思是這樣的呵:〈心經〉的話呢,就是說,講那個「智」嘛;啊,我寫那個〈大悲心要〉呢,就是寫——「慈悲」嘛,就是講「慈悲」嘍,呵。 那,其實,〈心要〉那一篇的重要,就是說,它不只是說正好跟〈心經〉這樣可以配呵,而且重點就是說——其實,我那個〈大悲心要〉裡面講的,佛經裡也是都有嘛,就是這種容忍啊、什麼,這一些;佛經裡哪裡沒有嘞?呵;「同體大悲」呀、「無緣大慈」啊、什麼,都是有。只是,以前〈心經〉它就偏重於就是講「空性智慧」,什麼都「無、無、無」;蠻難修的嘛——哦,明明「有」,你跟我「無、無、無」,「無」到底。那——〈心要〉的就——正好提出來說,我們其實佛經裡有這個「慈悲」,啊,「慈悲」呢,就是「包容」。你要是什麼都能包容,你跟什麼都有——有什麼,跟什麼都無,不是一樣嗎?就是說,本來這個——你說有,你放不掉嘛;你現在說,有是有,我是法界大,你這個一點點,有什麼關係呢?你只要能超越就好嘛。你的苦的問題是在於你不能超越嘛;你所有的這些人生的事,你都、你都比它大,呃,你當然安度嘍!呵。那,但是這樣子、這樣子修的話,你修「包容」也是不容易,但是呢,至少不用去說,面對著「有」,還說它「無」嘛。所以,我這樣一講,就是說,其實都是佛法的,我也沒有什麼創見啊,只是把它這樣提醒你的話,誒,好像、好像比較有一個容易修的路一樣;這樣子而已。 然後,再來呢,就是說,最後講這個「大圓融」呢,就是說,這邊講「有」,這邊講「無」啊(師指另一邊),什麼;這個比起來呢,就還是偏、偏一邊嘍,呵。現在這個「圓融」的方法,就是說(又、又不行了),這個講「圓融」的意思,就是說,實際上每個人修(哦,那裡有,那就拿這個講),就是說,真、真正——那個——每個人實修上來講,你哪有可能教他去摸那個摸不著的那個「無限一體」?根本不可能嘛!他無從著手,也莫名其妙!呵。所以,離不開就是我們的什麼——念佛、拜佛、四加行……,踏實地一點一滴嘛。但是,你如果只在強調一點一滴,又怕你被原來習性綁在這麼一點上,那你搞到什麼時候啊?永遠——「有限」跟「無限」的鴻溝,永遠去不了嘛! 所以,就是教你說,不管你做哪一步,你還是一步一步爬這個樓梯呢,每一個樓梯你都要記得,你這、這個是——目的是那個整個「無限一體」。所以,你每一步都沒有離開過那個大的,每一步是就在那個大的裡面,想要達到那一個;這樣的努力而已。這樣子一講呢,誒,也不會說,噢,分為「大圓滿」,分為什麼……,就好像又、又隔開了。就是,我們還是可以講這一整套,可是呢,每一步呢,都、都跟那個圓融了,跟原來的、最後的「大圓滿」是在一起了;而且,連那個禪宗的,不依什麼——文字、什麼,也都在一起啊。因為我隨時這一刻任何做的,我都是想成「無限」啊,呵。就是,我、我沒有被佛法的聖教量啊、什麼,法、什麼,綁住呃,完全沒有被任何法綁住,呵。 那麼,因為我們已經有〈心經〉跟〈心要〉,我就寫個——那麼「大圓融」這一個的話,它的要點在哪裡?呵。那就是說:「色、聲、香、味、觸、法」;所謂「色、聲、香、味、觸、法」,就是說,就人來講,你最基本的地方就是——你能感受的囉,你能感受「色、聲、香、味、觸」,「法」就是心裡的念頭啊。「色、聲、香、味、觸、法」這一些呢,「本自圓融、純淨、無限」啊;就是說,在我們人沒有起任何分別心以前呢,這一些東西是什麼?本來圓融嘛!哪、哪裡有一道鴻溝,說,這個叫做「色」,這個叫做「聲」的?根本找不到那個分、分界在哪裡。然後,「純淨」啊,除了人在講這個好、這個不好;還有每個人,有的說「我喜歡這個」,有的說「我喜歡那個」;除了後天的、人為的分別以外,它有什麼、什麼——好壞、善惡,什麼——分別?沒有嘛;「純淨」是這個意思。不是我們淨——乾淨不乾淨的意思,而是說,沒有——其實完全沒有人為分別的,呵。 然後「無限」囉,你、你說,誒,聲音明明只有聽到這一點,可是你、你去哪裡找出它的界限?我找不到它的界限!你也許有聽到、沒有聽到,可是,界限在哪裡?本來找不到界限,呵。所以,接著,「任一法」;這裡的「法」的意思,就不是只有說心裡想的,而是前面的色、聲、香、味、觸、法啊、什麼;就是任何東西。任何東西,「因執成障」。因為佛法裡面「法」字有兩個意思:一個是講佛法;一個是——本來dharma這個字,dharma這個字的意思就是說,任何東西。而且佛法講任何東西,這個東西呢,不需要實在的,虛幻的也、也算東西呀,只要你觀念裡面當一個東西,都、都叫做「法」,呵。所以,任何東西是因執成障;因為你抓著它呢,誒(什麼事?可能是沒有Battery嗎?),就是說,「因執成障」就是說,任何東西它本來也沒有人抓它,可是你一開始注意這一點,哦,這一點呢,對你而言,就是一個障礙了;為什麼?本來一切是圓融在一起,沒有、沒有什麼的;你一抓起這個——我們開始都是抓自己嘛;你一開始抓起這一個,以這個為中心,哦,那,這一些都不一樣了;所有的這一些東西都有「我要」、「我不要」;「我喜歡」、「我不喜歡」了。就是,其實,產生這一些來,都是從你開始抓、抓這個「我」開始——因執成障呃!「離執即歸圓融」,就是說,我們現在是「執」很多了,所以,你離一個執、兩個執,還是不能圓融。但是,道理是,基本上開始都是因「執」起來,才開始有「障」。只要所有的「執」你都放得掉的話,就——本來是圓融的,呵。 所以呢,你如果能夠「任諸法自起自逝」,就是說,你的經驗本來——它——即使你坐這裡,它也是一直變嘛,你不用講什麼囉——天色早晚都不一樣囉;什麼東西是一直在變的,呵。你如果能夠隨便什麼,你一遇到什麼,都是隨著它起來,隨著它自己不見了,而——你如果能夠維持這樣的時候呢,「即諸法不流之流」啊。這個所謂「即」,就是說,就在、就在,呵,所有的這一些東西呢,「不流之流」;什麼意思呢?所有的東——你的境遇一切一直在變嘛,這是在「流」嘛。可是,變來變去呢,就——它、它只是整個你的「色、聲、香、味、觸、法」這個東西而已,也沒有其他東西呃;就是說,超不出這個範圍,就是你的「色、聲、香、味、觸、法」而已。這些雖然一直顯現不一樣、不一樣、不一樣,可是,不管它換來換去、換來換去、換來換去呢,「歸根究柢」,只是你的「色、聲、香、味、觸、法」,只是這樣而已。所以說,它是有「流」,但是,這個——從這個整體來講,就這個整體都是你的「色、聲、香、味、觸、法」來講,是不變的,呵——你也許這一頓吃得好,那一頓吃得不好,可是,還只是你的不同的味覺而已嘛,呵。 就在這個、這個整體的這個覺受裡面呢,可以「自然契入無限圓融」,但是條件是你要「任諸法自起自逝」。就是說,你真的能做到說沒有分別嗎?而且,能夠真正沒有分別的人,是必須什麼?其實是,心裡的「執」已經完全清了以後,才有可能。不然,你也許沒有起動作或者念頭,可是,你心裡可能還、還是有一個——忽然一刀過來,你就知道怕了;還是有「執」在嘛!就是——所以這個「執」——完全純理論在跟你講——就是說,你要是能做到、能夠讓所有的境遇呢,你都是——它自己起來、自己走,你沒有在那裡說,我希望怎麼樣,或者我要設法怎麼樣;你不加、不加——不介入,隨它。你要是什麼都能隨它呢,你是「自然契入無限圓融」! 所以我們說,你說最後是修「無限一體」哦;修「無限一體」,其實,你怎麼樣在努力呢,還是多一個「執」而已,不是真的那樣可以達到。其實真正契入「無限一體」,就是,你要是能「清淨」,就是心裡什麼東西放掉、放掉、放掉,沒關係、沒關係、沒關係,不要、不要什麼事情都覺得很重要;為什麼?那都是你、你、你的範圍內的見解而已!其實,你想一想,你、你在在乎的那幾件事,全世界幾個人管它嘞?只有你心裡覺得:哎呦,這不得了、這不得了!誰管你呀?有沒有?要這樣去想喔,容易把自己心裡一套呵,丟開啊;就是,你以為大不了的事,其實就是自己心裡鬧啊,自己心裡還放不下喔(弟子:庸人自擾!)。嗯,呵。 那麼,但是呢,如果你能夠自然契入無限圓融的時候呢,這個本來一切沒有任何執著的這個整體呢,就會——出來的呢,不是不能起作用,它是個活的東西,還是會有念行,可是,是自然純淨;就是說,不再有任何偏、偏的一點了,不再是只為哪一點嘍,它是真的「契入一體」。所以,它做起來的,不會再是說——像我們習慣就是——永遠離不開個人觀點嘛。就是——所以,你要是能超出個人觀點——其實你還是有觀點,都已經不容易了。那,我們的辦法就是說,佛法教你菩提心嘛,你從眾生觀點,以眾生觀點先取代個人觀點嘛,這樣子就、就比較有希望從個人觀點超、超越出來,嗯。 然後呢,你這個——本來有的這個執著呢,它說——幻現吶;就是說,好像很實在,可是,所以很實在,是因為你抓著它嘛,你的念頭說非這樣不可嘛——這個很重要嘛、這個不得了了嘛。啊,其實,要是你沒有它抓的時候,它有什麼呢?都是你、你的一套想法說,要是這樣,後面一定是怎麼樣;其實也不一定,呵。很多是自己、自己的想法限制了自己呀,所以很緊張嘛,呵。那麼,你要是能圓融整體的時候,這一些本來的這一些執著呢,會消融掉;它是不見了!因為你不去執它,它不見的,而回歸整體圓融了,就又回到原來那個樣子。 然後,下面寫說:「整體圓融,圓包萬法」。這個整體的圓融是包含了一切呃,呵。那麼,「整體發心」呢,就「離於偏執」嘍,就是不會再限於「一偏之見」了。(弟子:怎樣講是「整體發心」呢?)「整體發心」就是說,他還是會有念頭,會有行為呀,但是這個念頭、行為,完全沒有從哪一個執著起來,所以,他這個時候呢,都是「整體」。就是說,他、他這個「整體發心」就像說,你說觀世音菩薩為什麼「三十二應」?祂不是特別要去救哪一個嘛,祂是,祂一跟他完全一體,哪裡喊救,祂就哪裡出現去救,這就是「整體發心」;有沒有?我完全不是跟哪一個有特別關係呃;哪一個地方有,祂自然地反應;是這種意思嘍,呵。 「念行純淨,本來無限」啊,如果念行是純淨的時候,它本來無限,它、它就能夠達到那個「無限」嘛,呵。「不流之流,自然圓融」,所謂「不流之流」,就是萬法;萬法的這個啊,萬法這個整體,它是自然圓融的;就是講這樣而已。
吉祥圓滿
[Home][Back to list][Related work: 大圓融心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