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大圓滿

簡繁轉換 - 繁體

林鈺堂


佛法有分析苦樂的說法,也有圓融一切的教示。明辨苦樂,警示無常,便於引人離俗向佛。然而真正要證入覺悟、超越世間,圓融的空智大悲不可或缺。圓融的教理,不但難以體會,更是易於令初學者心中充滿疑惑,而且覺得無從把捉。至於禪門摒棄思路,要在生活裡硬闖出一條向上的活路,就誠然是「空谷足音」,知音者稀了!

本文欲以簡單的文字,說明「普賢」、「大圓滿」這類的觀念,以解除初學者的疑惑,而得以試行之。

「普賢」是說「一切都好」;「大圓滿」是說「一切都已完善」。從明辨利害、善惡、戒犯、迷悟這邊看來,「普賢」、「大圓滿」的說法是很難理解,絕難接受的。如果「普賢」只是用於祝禱,「大圓滿」只在善事圓成時提起,那末疑惑就不會昇起。然而「普賢」、「大圓滿」的教示,卻無預設的範圍,而直指現前的一切。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佛法中的教理豈不是至少要與其他教理一致嗎?如果一切都好,那又分別甚麼苦樂,管甚麼無常呢?對受苦的人說「一切都好」,豈非幸災樂禍?如果一切都已完善,我們還需要努力修行嗎?世間的敗壞就任它蔓延腐化,而觀音、地藏的到處不停救渡也成了多餘的愚癡了!

「普賢」、「大圓滿」的教示當然不是要與「苦、集、滅、道」的教法對立,也不是要叫我們縱容敗壞,助長罪惡,放棄行善,不再精進修行。然則,又如何面對著充滿對立與紛爭的世間而能說「一切都好,都已完善」,而又不會塑造上述的誤解,引人墮落呢?換句話說,佛法中圓融性的教理要如何調解對立性的教理而收攝之,使兩種教理能安然並立?

首先需要瞭解:圓融的佛理是由超越世間的證悟所宣示的,而對立性的教法則是為了便於世俗的瞭解而權宜設立的。對立性的教法目的在於引人證入圓融的佛理。

圓融的佛理是基於下列的根本體驗:

一、一切是無限的一體,超越時間、空間、感官、識、情、意的界限。
二、無限的一體是本來如此,而非營謀造作的結果。
三、此一體中之一切皆因緣相繫,互依並立。
四、此一體之種種現象皆決定於因緣與因果,而無有例外。

嚴格地說,此根本體驗並無法言傳,也非語言文字所能描述。已證悟者,為接引同體之有情,傳出上述之原則,以助領悟。最後之證悟,還是在超越語言文字及意識的層次,也可以說沒有層次,因為是全體的融入,所有的對立全消逝而融合了。

禪宗是專注於此最後證入的法門。雖有禪案、頌古的文字,卻不能以意會而墮於「鬼窟裡作活計」。整個禪門全靠「不立可執、不予說破」來運作,使行者由困惑中琢磨成長。若有指示,只能造就執著漢,而不能培育出能自解套的無執者。禪師應機的言行,只是當下自然的反應;行者若不即悟,切勿臆度!

一般世間所見之種種分別,皆由個人或團體之私我的觀點來判定,而有利害、善惡、戒犯、迷悟之對立,難以融合。當然,做人處世受種種世間條件、規約、考量所限,不能不明辨,不得不取捨。深明因果者,也是只有明辨是非、謹言慎行一途。但是從已超越種種我執,證入無限的一體來看,則能將種種對立皆圓融包含而一起接受。茲就前述四項原則分別解說:

一、體會無限之一體,則不為一時一地之利害得失、成見偏執等所拘束,而能一體包容,樂於同甘共苦,甚至損己利他。

二、本來是無限的一體,若執意對立,則只有沉淪於六道輪迴。因此凡事隨緣隨順,忍讓一切,而沒有勉強、沒有嫌怨,只有海闊天空的心胸,可以積極從事於任運的服務。

三、一切皆因緣相繫、互依並立。因此樂於成人之美,隨喜而沒有羨慕、嫉妒;自願承擔重務、消弭紛爭而沒有計較;見他人之惡,只有悲憫其自種惡果之因,而設法要開導之,希望他免於惡果。

四、一切皆因果、因緣所定,大家只應互勉於種善因及消惡業,而無暇從事報復,陷於怨恨、仇視及敵對。一時不能圓滿之善事,則依賴明白時節因緣之不成熟,而能寬懷,精勤不懈。突然遭遇之橫禍,則瞭解是輪迴中浮沉之一環,而能坦然容受,更藉之以策勵當於佛道上精進,以及對同樣時時可能蒙難受苦之一切有情產生「同命」之情懷與慈悲。

總而言之,「普賢」、「大圓滿」是在徹見本來一體,因果不壞,又能超越時空、自我的局限,這樣的境地下的證詞。從時空無限、因緣交織而因果絲毫不爽的全法界眼光看來,一切現象無可勉強而有其原由,因此可說「一切都好」。一切之演變皆是因緣、因果所定,而一切同體,無有單方面之利害得失可計、可期、可引以自安,因此就一時一地之表現而言,無從加以更動,而謂之「一切都已完善」。

行者之所以能安住於普賢大圓滿,全靠自身「一切都好、一切都已完善」,亦即已徹底離於計較、紛爭,而完全投入為眾生的解脫而努力的菩提大業。行者心只在眾生的慧命正覺這件大事上,則一切事情皆十分單純,遠離了虛偽的營求。並且並不因為自證當下「一切都好、一切都已完善」而無所事事,反而因為了解眾生並未安抵普賢大圓滿的安樂境地,而積極從事無盡的弘揚佛法以救渡一切苦眾。更為了救渡所有的有情而樂於修習一切善法、一切方便,而使自證的「一切都好、一切都已完善」,不只是深度的徹底無我,同時也是廣度的嫻熟一切救渡方便與事業。本具的佛性及佛德也因此得以充份彰顯!

行者若尚未能安住於普賢大圓滿,則於日常修行生活中,當善於利用種種境遇而轉為助長道業的因緣。自身的苦樂當推廣及於眾生之苦樂,以超越之。與他人或環境之不和,當以忍讓、寬懷調和之,而圓成自他不二之一體心懷。請參閱拙作〈圓融八次第於當下〉。

顯教有普賢十大行願,可以指導行者修習努力的項目。密宗紅教之「大圓滿」,可以由本文之解析理解,但其內容則非理解所及,而是證德。有心深明其義者,可就陳上師之相關教示中探之。(請參閱《曲肱齋文二集》。)

普賢大圓滿是圓融法、報、化三身之境界。願學佛者咸得優游其中!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六日
                       養和齋     於加州


[Home][Back to list][Chinese versions only][Related works: 當下當下當下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