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池捷徑

林鈺堂



目 錄

08. 殘障念佛

09. 禪與淨土 (尚無中譯)
附錄

A. 阿彌陀佛聖像簡介

B. 無常二修─從死學生記無常簿

C. 佛壇陳設簡說

D. 基督徒的念誦修法 (尚無中譯)

E. 心經與大悲心要之會通









第一篇

談念佛

林鈺堂


遇到一般不信佛,或是有點信心而還沒進一步實修一個法門的人,我總是喜歡談到念佛這件事,並且勸人試試看。我談的內容並不是引經據典,一板一眼的。只是心裡的一些老實話。我的對象多半沒讀過佛書,所以我就用一些譬喻來說明。現在我寫下來也就像聊天一樣。希望沒有見面的人也有機會讀到我的建議。

我自己本身當然是嚐到一點念佛的滋味,才會推己及人的介紹。所以先簡單的報告一下個人念佛的經歷。

我在加州柏克萊大學的研究所攻讀邏輯時,有一次在友人家借到一部金庸先生作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書裡有些含佛法哲理的話。我學邏輯的習性使我想找佛經來查對小說裡的道理是不是真正的佛理。加州大學的東亞圖書館有許多佛書,我也不知從何下手。台北家中佛案上供有金剛經,令我覺得較親切,就由此經的各家註釋開始閱讀。接著有兩、三年,我讀了不少佛書,漸漸偏向喜歡研讀禪宗的公案。但是我慢慢發現這樣讀來讀去不是個可靠的辦法。一則同一個公案,我以為懂了,過一陣子又有新的見解,再過一陣子又是另一個看法。我沒有辦法知道怎樣才是對的。再則自己看書時,好像有很好的了解,但是現實生活中遇到了問題,又用不上,心中並沒有真正的安定與力量。念佛這個方法與佛法高深的道理是吻合的。我既無法參透禪關,就下定決心「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走念佛這條一步接一步向上的路。

我相當努力的念,盡量隨時隨地的念。正在念時,家中來了客人也不管。這樣過了三個月,我自己覺得心理上和生理上都輕鬆了一些。我念佛的頭一年,平均一天念一萬聲「南無阿彌陀佛」。到了我念到四百萬時,我就有很好的機緣進修密法,並且漸漸有一些感應的經驗。我的社交活動就斷絕了。等到我完成博士學位的努力之後,我就完全投入學習和實修佛法。雖然我進修密法,我並沒有中止念佛。因為人生無常,我若不能達到即身成就,還是要靠阿彌陀佛接引往生。我現在每天功課是千聲佛號,已經念到六百三十七萬七千了。其餘的修法、法務,我也記得迴向往生這件事。

我想談一下我自己的一個感應故事。有的人以為念佛是迷信,或是自我麻醉。其實只要找一些感應錄來讀,就可以知道佛菩薩的事,雖非常人易得經驗的,卻是真實不虛。但是有些人還是不相信這類書的記載,以為都是附會宣傳。所以我就談一下自身的經歷,作個見證。如果舉一個夢中的感應,人家可以批評說:「你們這些人,天天日有所思,當然夜有所夢,也都是佛、菩薩出現的機會。這是自然的結果,你們卻以為是一種感應。」所以我就舉一個清醒時的感應來說。西藏密宗白教的領袖第十六代的大寶法王現在已辭世了。當他五年前來舊金山時,我的上師陳老居士帶我和我的妻兒去參加他主持的黑冠典禮。這個典禮的起源是這樣的:第一代的大寶法王名三世智(藏名:丟松親巴)成就勝樂金剛,當時有十萬個空行母圍繞歡呼,慶祝他成佛,並且每人獻一根頭髮,織成寶冠獻上。從此每一代的大寶法王頭上皆戴此冠。但這是有相當功夫的修行人才看得見的,我們凡人是看不到的。後來第五代的大寶法王德新謝巴接受明朝永樂皇帝的邀請,來南京教皇帝密法。永樂在一次法會中親見法王頭上之寶冠,他就令人仿造一頂黑冠,獻給法王,並請求法王恩准所有能見到此冠者,皆能領到與親見真正寶冠無異之加持。從此歷代大寶法王都舉行此黑冠典禮,以加持信眾。陳師事先教我大寶法王的咒子,要我當場自己念,以配合法王之加持,可以領受更多。並且指示我們在法王戴起寶冠時,亦即第一代法王親臨之時,當起立致敬。法會開始,先有喇嘛誦經、奏樂。等到法王戴起寶冠時,我們就起立致敬。我本來是在默誦法王的咒。但是,就在法王戴起寶冠的同時,有一股極大的力量,充滿我全身,使我血液循環極速,並使我忘形地高聲喊出法王的咒子。全場有數千人,我並非不知禮節的人,但是這股力量不是我所曾經歷的,也非我能預期的,我的高聲大喊並非我自主的。法王右手扶著寶冠,左手數一串水晶念珠,口中念觀世音菩薩的六字咒。念完一圈一百零八聲,他就把寶冠取下了。而我所感受的力量也與寶冠的取下同時消失了。用佛法的術語來說,我的經驗叫做「得灌之相」,也就是說我是實際上得到加被了。當場只有我一人大喊。事後我只問過我的妻兒,他們並沒有同樣的領受。這並不是因為法王的加被有任何偏私,而是因為我當時已念佛四百多萬,所以比較易於領受法王的恩典。我希望以上的報告,可以幫助別人了解,佛法不只是一些道理,並且是有可經驗的真實內容的。

俗語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們生活在世間,多多少少各有各的苦惱。大到全世界的人口膨脹,核能安全、環境污染等問題,小到個人的事業、社交、家庭、健康上的種種問題,交織成一個苦網,把我們都套住了。個人切身的老、病、死,忽然就面臨了。老、病、死都是無人可代替的。我們平時忙於衣食名利,努力積蓄鑽營,並不能消災延壽;並且死時不但無用,反而可能因貪著的習慣,妨害我們臨終的神智清明。世間的事物佔去我們大好的精力、時光,惹來無數的煩惱,到最後還不放過我們。如果死了就一了百了,那還只是苦一輩子。輪迴的例證,史不絕書,豈可不信。佛法教示我們,臨終的心念,對轉生何道,有決定性的影響。我們應該猛省。我們應該尋求有智慧的生活。佛法可以指導我們個人的生活,也可以指導我們人類應走的途徑。簡言之,佛法的教示是「忘我利他」。詳確的探討,要深入經論,也不是本文的旨趣,所以我們點到為止。然而要強調的是,不論是個人面對種種人生問題時內心的寧靜與力量,或是他人有難時我們可以給予有效的助力,或是消災延壽、逢凶化吉、遇難呈祥,都是可以經由佛法的修持而導致的。更可貴的是佛法的終極目標是要使所有的有情都得到徹底的解脫。

有一類佛書專門記載往生的事蹟。這些人平常努力佛法的修持,往往可以預知自己辭世的時日。到時不但是預先交待好後事,從從容容的向大家告別,好像出門去旅行,並且往往現很多神異的現象,有的是見到佛菩薩來接引,有的見到光明、聽到天樂、聞到異香、不一而足。比起我們一般人,不但不知何時得走,也沒有保證是壽終正寢。平時做菜,生魚活蝦,煎、煮、蒸、炸。自己若遭橫死,也不知是燒、溺、撞、壓;或者癆病癌症,慢慢耗死。死後還是要在六道裡轉生,不知何時才能脫離苦海。而他們往生的人,永遠不再受這些苦。兩相比較,怎不叫人羨慕!幸好佛法並不是他們的專利品。由於佛菩薩的慈悲,只要我們肯虛心學,努力修,生死自在也會成為我們份內的事。要得生死的自在解脫,修持的法門有很多。佛菩薩為了救渡種種不同程度和習性的眾生,教示了種種不同的修法。但是我們應該選那一種修法呢?對於我們一般不是專門修行的人,念佛這個方法是比較適合的。這並不只是我一個人的建議。歷代的高僧大德有很多都是這樣教示的。

從以上談的,我們知道佛理有真正的內容,修持可以得真正的好處。我常喜歡用學游泳來比喻念佛這件事。讀教人游水的書,不管讀了多少種,研究得多麼透徹,如果不下水實習還是不會。但是家住海邊的小孩,天天玩水,不必讀書,個個都自然會游了。還會潛水、在水中翻筋斗,玩得好自在。當然,他如果要當一個游水的選手,讀些指導的書是很有益的。但是如果只是要會游,就不一定要靠書了。同樣的,研讀佛書是很重要,但是只思考道理而不實行,一遇到人生苦海的波浪就沉下去了。開始念佛就像是下水去實習。雖然只是天天試一點,久而久之,就能浮起了。佛經有那麼多,又很深奧,不是我們一般人一下子就能深入了解的。並且,實際上,只研究而不修持是很不可能真正得到了悟的。而另一方面,有了念佛的習慣和經驗,佛書就易懂了。並且,更重要的,佛法的好處可以直接嚐到了。

我們現代人對營養、衛生的常識都很豐富。吃甚麼樣的東西,吃多少,各種食品如何調配,都十分講究。但是一般而言對精神的糧食卻不很小心。隨時隨地,電視、報章、雜誌裡各種廣告、街談巷議,都不知不覺的收入我們的視聽。仔細想來,我們可就像個精神的垃圾堆,裡頭雜亂得很。並且這些東西不但不能消除我們的煩惱,反而刺激我們的慾望,形成我們的偏見,使我們更緊張、更煩惱。真是何苦來哉!如果養成隨時隨地念佛的習慣,就等於不斷的在心靈上喝牛奶、喝清水,吃有益的東西。原來煩惱的心像是一杯泥水,經過佛號的清水一滴一滴不斷的灌注,先是泥水溢出,後來就成為純淨的,不但透明光潔,還可以給人喝呢。念佛的人,不但自己得好處,輾轉勸人念佛,為他人臨終助念,遇難代禱,使別人也得到好處,豈不就是一杯解渴的清水嗎?

佛號有淨化心靈的作用,這是因為佛力的加被。我們開始時不易體會這個道理,但是久修的人就可能察覺。這是像我們收聽廣播或收看電視。佛號就是電台的號碼,我們念佛就是把我們的心轉向佛台。但是開始念佛的人往往心中還很雜亂,種種世間的事堆在心中,不肯放,所以嘴裡雖念佛,心中不誠懇、不專一,事實上沒有把心向著佛,所以佛的慈容就收看不到了。但是只要我們不斷練習,使念佛的習慣勝過妄想的習氣,就會在念念佛號之中感到佛力的加被。其實佛台是時時刻刻對眾生在播送加被,而我們所以不察,是因為我們沒有把心轉到佛號的頻道上。修行的人有的可以在夢中見到佛菩薩、極樂世界,有的可以在定中見到,並不必等到往生之後呢。

煩惱來的時候,想停都沒辦法,所以我們就茶不思、飯不想,甚至通宵失眠。就是你自己說我不想這件事了,你還是被這件事綁著。更何況我們煩惱的內容,千端萬緒。我們的背上可真背著不少東西呢,都是在人生的路上一路撿來的。難怪歲月會把人壓駝了。念佛卻是一個解救的法子。世間的念頭是互相牽連的,不管那一個都會牽動全體,只是我們不一定能明察罷了。所以很小的事可以惹人生很大的氣,新仇舊恨一起湧現,就爆發了。佛號卻是超脫的,不會牽來煩惱。我們練習念佛,天天找一固定的時間,好好的念一陣子。隨時隨地一有空,又念起來。這樣日子久了,我們原來抱著背上的包袱的兩手就漸漸鬆了,忽然有一天,我們煩惱的包袱就掉了,因為我們的手已經被阿彌陀佛的手牽起了。

現在有許多人天天跑步,因為跑步對身體好。念佛就像是心靈的跑步,可以增進心靈的健康,使之成熟,增進智慧和耐力。你何不也養成這個心靈跑步的習慣呢?並且你可以一邊身體跑,一邊心靈跑,隨著佛號,一步一步的向前去。並且這種心靈的跑是朝著精神的巔峰向上衝。每天念的佛號都使我們在向上的路上又進昇了一程。而這樣訓練出來的精神力量,可以使我們在人生的波濤中得到安定,並且使我們有力幫助遇到苦難的他人。

我們中國人注重孝順父母。但是做子女的如果自己沒有力量自立,不但談不上孝養,反而更拖累父母。人生有誰能保證一定不遭意外呢?念佛的人會得到佛力的加被,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並且念佛的結果,心地純潔,不會惹事生非,只會努力公益,自然可以在社會上安立。再說對父母的孝養,並不只是物質供應上的溫飽,也不只是隨順他們的心意,博得他們的歡心,最要緊的,是在他們病時,臨終時,能使他們心中安定平和。這一點雖然不易做到,但也非無法可想。最好是平日就能勸化全家念佛。這樣隨時可以患者自念,加上家人助念,全家一心,在佛力的加被下,形成安祥的氣氛,使病苦、死苦減輕消除,使亡者得以超生西方。就是父母家人沒有念佛或其他的修持,我們自己平日努力念佛,迴向給他們,也會蒙慈悲的佛陀加被。到時我們的助念,也會真正的幫助他們。我認為真正的孝心要考慮到病、死二時的真正幫助,而不是只是付醫藥費、喪葬費,把老人交給醫院、殯儀館就了事了。我當初想放下世事,專心來修行,也是考慮到這些。

念佛這個方法,又不花你的錢。並且心中維持一個佛號,清清明明的,豈不比胡思亂想,老是自己那一套,要省力些,要輕鬆些麼?我是念佛嚐到甜頭的;我相信念佛對你一定是會有好處的。我相信你一定會試一下罷!

                       一九八六年七月二十七日閉關時作

補記

本文所述以持念阿彌陀佛聖號為主,但其道理並不限於此聖號。有心修習持念功夫的人,可以就個人習性,選擇其他聖號或佛咒,例如:南無藥師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地藏王菩薩、嗡媽尼悲咪吽,等等。主要是一門深入,以專持某一聖號或佛咒為主修,經常持念。其餘聖號或佛咒,則於早、晚課或偶而加念少數即可。所有佛、菩薩之智悲皆本於「無我」、「同體」而不可分,因此選擇任一尊皆可。

應黃雲華女居士之請,加入此補充說明。

                       一九九八年四月九日 
                       養和齋   於加州


第二篇

念佛的積極面

一九九三年七月二日
講於馬六甲人生佛學中心
筆錄:陳傳光居士

各位佛友晚安。我今天講這個題目,是因為有些信佛的人,覺得念佛好像是低層的修行;而一些不信佛的人則誤會念佛是消極、是逃避,所以我要強調:念佛其實是一件很積極的事情。首先要說明為什麼要念佛。有的人說,你們這樣嘴裡念一念,到底有什麼用呢?念佛也不能解決世間的事情;有的人甚至專門去念佛,那麼這些世間的事,難道可以不管嗎?

為什麼念佛是一件積極的事情?首先我們要問,這世間是不是有問題?要怎麼樣纔能真正的解決?當然一般都會說,我們從政治上、經濟上用種種方法來解決。但是這些方式的解決,大家也都知道很有限。就算法律訂得再好,人不好的時候,不但會去鑽法律的漏洞,甚至用它來做壞的事情。但是人好的時候,就算是法律沒有規定到,壞的事情也不會發生,所以根本的解決方法,還是在每個人有一顆純真的心。

每個人的心要是純真的話,那麼不必要發生的問題就可以減少;就算是出了問題,大家都會懂得要互相幫助。我們仔細的來檢討,每個人都有生、老、病、死、種種人生問題,我們自己或是別人遇到同樣的問題,你能給他多少幫助?嚴格的講,其他的幫助都是很表面的,即使社會福利做得很好,大家都很幫助人,還是有人在鑽牛角尖,什麼事情都跟人家斤斤計較,一生過得很煩惱。

美國算是世界最富強的國家,可是你看那裡的青少年,雖然有錢,郤仍有很多問題呀,吸毒,性泛濫,得愛滋病,或精神苦悶要自殺呀。他們環境很好,不像非洲沒有飯吃,為什麼內心有種種的煩惱和問題?這是因為沒有人指導他怎麼樣來解決根本的人生問題呀。所以這就証明,要是心裡沒有安穩,外面再多的幫助,也還是不能解決問題呀。一般說來,我們只照顧自己的幾個孩子都覺得好辛苦,更何況說要照顧很多人,其實不易辦到。所以真正根本、徹底,能夠自己得到好處並且幫助別人,還是要使人人的心裡有一個平安。

那麼要得到心裡的平安,佛法的教導,並不是用一套理念來灌輸,不是教育每個人都要一個樣子做。如果用這樣外在的強制,即使講得再好,但是,每個人天生有他的需求,而世間好的東西有限,那麼當然會引發私心,而起爭奪,所以光是要用一種制度,叫你非怎麼樣不可,這是很難的。

但是佛陀教我們的是一個可以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這個方法不是靠勉強,而是說我們人基本上有很純潔的一面,那是本來的,很純潔、很善良的,只要這個純真能夠發揚出來,就可以超越這些私心與鬥爭。我們會有種種問題,是因為被身體、文化限制住,產生了種種的偏見,而形成一個以個人、一家、一國、一個社會或一種文化為中心的「我執」。你從自己這邊看,有些事情我們大家都這樣做,這樣對我們好,就以為這就是對的、就是好的。然而遇到別的做法時,纔發現其實只是兩邊看法不一樣,不見得誰對誰錯,只是你以為你對,他以為他對;這樣子而已。

我們從小生長的環境,所受的教育,文化的背景,都影響到形成我們個人的偏好、偏見與偏執。我們生為人,有人的限制;例如,有些狗聽得到的聲音,人聽不到。有的人可以看到鬼,有的人看不到;這一類的是生理上感官的限制。要是這些生理、文化的限制都能夠超越,你就會了解,其實都是有情,而且這些有情,在佛證悟的時候來看都是一體。這一體的意思不是說我分不出來,這裡一個人、那裡一個人。而是說大家在都是有情這一點上,心其實是相通的,而且這種相通是不受時空限制的。這個聽起來太抽象,甚至會引人疑問說:這種一體是不是一種幻覺?超越文化的限制還可以想像,超越生理限制那有可能?「超越時空限制」更是不知所云了!

佛在證悟的時候,他是先看到人有生、老、病、死這些問題,所以覺得有個王位也沒有什麼意思,這些問題來了的時候,也不能解決呀。他為了解決這些根本問題,經過很苦的修練,精神上的境界慢慢提升,到後來証到跟神明一樣了。但是他很聰明,他能察覺還是有一個很細的「我執」。他最後的覺悟是破了這層最微細、最根本的「我執」,才恢復本來的樣子。那麼佛那個時候證入的一體,照經書所說的,就是一切眾生的三世因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我們現在不是佛,怎樣知道佛經上講的是真還是假?我們信受經書靠的是什麼?靠的是我們只要依照經書講的方法去修,漸漸就會發現,我們真能超出原先認為有限制的範圍。

比方說,有一次我打坐時,邁阿密有一位佛友曾憲煒居士打電話來,說他的朋友在洛杉磯去世了,叫我修頗瓦法(密宗超渡的法門)。當時我在打坐,所以沒有起來接,只是聽到答錄機傳來的聲音。我一邊聽著,就在同時,在我右前方顯出一個老人的臉,白頭髮、白鬍子,眼睛小小的,但很有精神。等我打完坐,馬上為那個人修頗瓦,又看到那老人背對著我,走進我所觀的阿彌陀佛裡去;他的背有點駝。等我修完頗瓦,才回電話給曾居士,說我剛剛已為他的朋友修頗瓦了;我說看到他朋友的樣子,他說全對。然而事實上我從未見過這個人,連相片都沒看過。打電話的人在邁阿密,去世的人在洛杉磯,我在舊金山,這都是相差幾百、幾千里的地方。這個事情發生,你說我有什麼本事;不是呀,而是我們每一個人,心純的時候,自然會發生的。這是因為我們本來是有這種本能。有些人也經驗過這類事,比方說,自己很親的人過世,因為關係深,他就會來跟你索取冥紙,或者他雖在遠方去世卻出現在你面前,這些事都有呀。

為什麼這些事對我們來說很稀奇?因為我們的心有太多世間的煩惱,把我們的本能都遮蔽了。這些煩惱不是一天、兩天積起來的,而是生生世世不斷在操心說,我要怎麼樣啦,我的家人要怎麼樣啦,這個事要怎麼樣啦,計較這點,計較那點,自己計較慣了就變成跑不出去了,整天的想法只在這裡面繞,連外邊是什麼樣子也看不到,甚至因為習慣了,根本不想離煩惱而去;那麼要怎麼樣才能出去呢?佛、菩薩教我們一種方法,是從問題形成的根本處著手。我們現在所以會得這樣的結果,是因為整天只想我要這樣,我要那樣,已經習慣了,所以沒有辦法出去。那麼從根本解決,就要在心裡這個我怎麼樣,我怎麼樣,這根本的地方想辦法,也就是把我們從「老是想和自已有關」的地方轉移出去了。我們每個人的心力只有那麼多,現在全用在與自己有關那邊,要轉移就得用一個與「我自己」完全無關的念頭。用其他的都沒有辦法達到效果。例如數字,我們馬上會聯想到金錢,生日等等。但是佛、菩薩就給我們一個跟這個「我怎麼樣,我怎麼樣」完全沒有關係的,這就是佛號。世間的一切是連在一起的;只有佛號是超越的。你要了解這個道理,知道這個方法是要從根本上來解決我們的問題的。念佛是一個很安穩的修法。當然我們不可能一下子被拉出去,你習慣在這裡,硬要把你拉出去,你很痛苦,也受不了,但是每天念佛,就好像今天到門口看一下,明天看兩下,慢慢你習慣了,就敢出去了。

你本來心的所有力量,都在「我」這邊,慢慢的,今天一點過去,明天一點過去,念佛久了你自己慢慢覺得身體有些鬆了。平常我們因為心中糾纏得厲害,身體也都是緊張的。如果工作又忙起來,往往就會有胃痛,頭痛,失眠等毛病。平常我們煩惱這件事,煩惱那件事,甚至自己也不覺察,身體因此而很緊;但是你要是念佛,好好的念久了,你會感覺身體真的自己鬆掉了。為什麼呢?因為你原來煩惱很多,心力都執著在這些煩惱上面,以致身體很緊;現在念佛,它就慢慢一層一層的鬆掉。依照我自己念佛的經驗,我們是從心裡很微細的地方開始執著,然後影嚮到身體裡面一層一層的糾纏上去。到最外面這是很粗的糾結,也就是我們最易覺察的身體上的不舒服處。這些粗的糾結,我們念佛、修大禮拜、做好事等等,就會慢慢鬆開。但是,要是沒有一個徹底的誠心說我要放棄我執的話,這些糾結是不會真的解開的。您如果還設一個界限說我只能修到這個地步,那結是解不開的。

念佛的意思是要徹底的改造,就連心底最深最細的地方都要慢慢改過來,這自私的心要改過來,要了解你這個為自己的心,其實就害自己。因為你若只為自己,看事情時就看不到真相,你心裡都是偏見嘛;做事情時,即使您是好人,不存心害人,您還是只想著我好就好,這就自己把一道牆圍起來了,把自己關在裡面,死在裡面。你要是只關心自己,一定會有問題,因為世間誰能保証,你不會老,即使老了也沒有問題?你不會病嗎,病了不苦嗎?你若只愛幾個子女,誰保証他一定活到老?誰保証他婚姻美滿、事業順利?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人生是高高低低,每個人都沒有保障呀!當然,照佛法講這是因果,你過去做多了壞事,這回壞的報應多,所以在生活上要慢慢改,儘量做好事,壞事不要做。可是更深一層講,如果我們做的好事只有一點點,不能抵償過去的惡業,那麼仍舊會有高高低低的際遇。你的心要是只顧自己,只關心少數幾個人,那麼你這顆心那一天能安呀?一定不能安!所以你了解這個以後,就知道只為自己就是害自己。

反過來呢,你要想到大家一樣都有生、老、病、死的問題,都一樣會快樂、會痛苦。那麼我們要怎麼樣才能使大家都快樂,都減少痛苦?你若能這樣來看世界、處理事情,你就安穩了;為什麼?你的心是這樣開闊時,雖然人生的問題還是有,但是別人的問題就跟自己的問題一樣,大家就會互相幫忙!問題就容易解決了。人總是會死呀,但是心要是有博愛的人,這幾個死了,還有活著的我們可以服務,可以照顧,對不對?這樣你就活了,不會死在那裡。你這些兒女,就是你有心照顧他們一輩子,也有太多地方是照顧不了的呀。若不懂得教他要開闊來服務、來愛人,他也只有煩惱一生,你也只有煩惱一生,大家都只在那裡糾纏:我的兒子怎麼樣啦,我的女兒怎麼樣啦;兒女們也是:我的爸爸怎麼樣啦,我的媽媽又怎麼樣啦;這樣大家都沒有快樂,又有什麼意思呢?

你如果能夠往佛法服務去,你就會慢慢得解脫;為什麼呢?你不一定需要有特別的表現,你只要在工作的崗位上,把基本的精神改成為大眾服務,而不是跟人家計較做事多少,待遇如何。不要往計較的方面走,而是要往服務的方面走。能夠多服務一分,將來死的時候,就多一分安慰!你到那時候,什麼都沒有了;到墳場走一次看看,每人只有一塊墓碑呀!就連這個,百年之後可能子孫都找不到了。特別是現代社會,往往有人連祖父墳在那裡都不知道。最後只有一塊墓碑在那裡,你有什麼好爭的?都是假的呀!你死的時候能安穩的渡過,這一輩子能快樂的過,只有靠你的愛心呀;你在為人服務上做一分,你就得一分平安,只有這個是真的呀。不要被騙,不要被「自我」騙了。

而且這個很容易,並不需要你特別到那裡做什麼,只要我們平常做人,遇到事情,能做一點的,就幫一點;這就對了!比方有個小孩跌倒,你不要說這不是我的小孩,不管他呀,你趕快把他扶起來,就是這樣。有個陌生人,口渴了,我們給他一杯水,就是這樣子呀。你要是整個精神是在服務上,就一輩子有意思,其它是沒有什麼好爭的。

若能像上面講的來想,就會了解念佛是很積極的。他並不是要逃避世間的問題,而是認清怎樣才能根本地解決人生的問題。有些人說要來改良社會,就喊出什麼主義、什麼主義的,結果他們是要強制人家接受那一套,事實上還不只是一群人來管另一群人嗎?這一群人要是自己不純的話,或者在得權力以後腐敗了,又是什麼樣呢?以前革命的時候講得怎樣好,等到上台之後,他就變成被革命的對象,因為他又跟以前那一群統治者一樣了。可見這不是真正解決的辦法。何況有的也強制不來,比如一個小孩子,他雖有他的純真,但是你要他忽然懂得對人有愛心,不見得做得來。我們的愛心是人生慢慢吃苦吃多了,知道自己自私不對,才慢慢學有愛心的;這也是一種覺悟嘛。所以你要強制人家,要管人家,是不可能的,唯一能夠做得到的是管理自己呀。

念佛是一個覺悟,我先管理我自己,我自己心純了,這個社會就少一個問題,就少一個壞人。從這樣子做起,等你自己修到能夠感動人的時候,才能做菩薩。如果你自己不成熟,甚麼事都不懂,卻以為自己是修菩薩道,到處介入人家的事,堅持自己的意見,而看不到自己是外行亂講,那豈不是更糟,反而攪亂別人的事情嗎?所以念佛這個修行有很深的道理,有成熟的考慮,是積極的為世間解決根本問題。你想想看有幾個人,心那麼純,能夠受得了那個寂寞,一直在念佛?有幾個呀?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呀。但是愈是枯燥無味,愈是寂寞,你還是默默地修,這就愈是你心裡力量成長的助緣。能夠好好念佛的人,世間的事必然已經不掛心了,因此他就沒有貪心,沒有貪心就免了貪心的苦。同樣一件事情遇到了,有的人很生氣,有的人卻說這個不必那麼氣嘛,甚至有的人可以不當一回事-不當一回事的人就解脫了。所以你念佛念得多的時候,很多事情就自然解脫了。別人為這個苦,為那個苦,你卻連問題都沒有了,只是「阿彌陀佛」又過去了!

你想想看,人生會遇到什麼事,誰知道呢?不要看你現在健全,馬來西亞車禍也很多,要是碰上意外,隨時都可能斷手斷腳。遇到這些事情時心裡沒有力量的話,就會怨天尤人,有的一輩子抱怨不已,有的要好幾年才能走出這種心態。你要是有修行的話,人生雖然沒有人可以替你保障,但是萬一遇到不幸的事情,就比較容易處理而能安然渡過。

到現在我還沒有強調說,念佛其實會得到佛、菩薩的保佑。這是因為,一般而言,修不久的人不易感覺到佛力的加被,所以我先只從一般的道理談起。但是我們實修而有感應經驗的人,也應該告訴大家這些事實。佛是已經證入一體,已經超出時空的限制。當你相信他,念他的佛號的時候,你就容易跟他接通。我自己修的經驗,佛、菩薩來加持的時候,那個感覺是沒有辦法講,就只能形容像充電一樣,忽然有一股力量把你全身籠罩住,使您失去身體的感覺。佛、菩薩給你的加持真的有這麼強呀,這是我們修比較久的有這種經驗。你在那裡念佛的時候,就是慢慢跟佛通電,就慢慢得這些東西。佛、菩薩教我們,是要做個好人,要做好事,不可以做壞事。我們照著做,在個人的業上就提升了,就減少了一些問題。這樣就有可能大事化小事。再加上佛、菩薩的護法給你護持,那你這一生可以很平穩的過。

你要是能把這個教給你的子女,那纔是真正搶不走的遺產呀!其他的,你給他愈多,他煩惱愈多。他要是處理不來,那就糟糕了,越多人想要鬧他,對不對?要注意這些呀,這些是真的東西。像今晚有人彌留,你們要去助念,可見念佛不是沒有用哪;那個人到這個時候,什麼都幫不了忙,只有念佛對他真正有幫助。有些久修念佛的人到臨終的時候,就跟人家說趕快幫我念,而且還要大聲念,他自己知道那樣對他有幫助。問題主要是人在世間成長的過程中失去了純真。生死的過程應該都是自然的。小孩子出生的時候,也是有痛苦呀,但那個時候比較純真,純真的話,身體鬆軟,比較沒有什麼苦。我們人將死的時候,為什麼會痛苦?因為這一輩子身體都已經纏縛僵硬了,平常世間的想法、考慮太多,用心機、造城府,導致筋脈糾結,氣血堵塞,隨著年紀漸老,就有些地方氣血不通,筋脈僵化。到死的時候,要從軀殼離開,但是這裡脈路不通,那裡又彎彎曲曲,你說會不會苦?當然很苦。但是你如果開始念佛,念久了你自己的身心都慢慢鬆開,到死的時候,只不過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就不會有苦。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修念佛久的人走了,身體還是軟軟;他先已經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到時候只是一個自然過程就不會苦了。人生無常,什麼時候死都不知道;念佛這個事情是最後真正有個結果的,而且不但對自己好,對別人也好。

佛法中也有其它的修法,例如打坐、參禪、學密宗等,我們為什麼提倡念佛呢?因為一般來講我們都有世間的事情,有職業、家庭,而沒有充裕的時間專門修行。深入專修當然最好,但就像全世界只有少數幾個人去參加奧林匹克競賽,專修的總是少數。我們普通人要一下子達到高水準是不可能的。但是你平常若肯在家裡運動,等成績好了,再參加都市的運動會,慢慢你也許就有資格參加世運了。那些比較深入的修法,是要完全投入才會有一個結果。我們現在若能從定課修念佛做起,等修到淨念不斷,也是可能完全投入習定、參禪或學密的。

我們平常人安穩的做法,就是一步一步地念佛。也不需要搞組織,等一下又有人事問題,利益問題,問題一大堆,搞得亂七八糟。每個人的見解不同,就算都是好人,也同樣會有爭執呀。比如說有的人老爸爸病很重,倒在床上,一群兒女因為都愛爸爸,這個說要為他洗身體才舒適,那個說不行呀,洗身子會著涼呀,爭得都要打起來了。這個世間很難就是這樣,都要做好事,也都還是爭執不下的。

念佛呢,就會減少這一類問題。每個人自己好好的念,也不會說跟錯了人,上當受騙。都沒有事,每個人就自己念,念到自己真的知道很好,纔知道如何勸人也念。遇到別人也是要慢慢勸,這不能勉強的呀。你遇到他有苦,你跟他開導,想開一點嘛,人生無常,有一個方法可以從煩惱解脫。還有一點很重要,當一個人正在苦的時候,沒那麼簡單,人家講幾句話,說看開就看開嗎?看不開呀!人家勸說放掉就放得掉嗎?放不掉呀!你生病很弱、很苦了,怎麼辦哪?但是平常有修念佛的人就不一樣,因為他早就看開了,早就放下了,這全是多年念佛,不知不覺中做到的。你要是念的功夫深,別人以為會苦的情況,你卻沒有苦,這種解脫是靠平常努力修才能達到的。到時候為什麼不會苦?因為你裡頭都鬆了、都通了,就自然不一樣。你看,我頭上本來是快要禿的,現在又長新毛,也沒有塗藥,也沒有經過任何治療。可見只要好好修,身心自然會改變。講這些,是要助人了解念佛是有用的;你們去助念,也是很有用的;自己遇到問題,念佛定心也是很有用的。

一般而言,只要做習慣了,念經也可以,念長咒也可以;但是我比較鼓勵人家念佛,這是為什麼?因為這個是救命用的,要是忽然遇到車禍或是意外事件,必需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心中只有此一淨念。要是老弱病苦的時候,也不需去記下面一句是什麼,就只有四個字嘛。你就光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是很容易依靠的。你要是養成這個習慣,遇到你很苦的時候,愈苦就愈非念不可,那麼你就有一個機會把自己從苦、從煩惱裡拉出來。你要是沒有一個東西可以依靠,你怎麼能脫離苦惱呢?所以這是很重要的,等於是一條救命的繩子,緊急時可以拉呀。

講到究竟,則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們不用住在那裡呀!念佛是不是「有所住」呢?但是還沒到究竟的時候,需要一個東西拉著,不然怎麼辦?而且「應無所住」,並不是說就死在「無所住」,而什麼都不抓,緊接著還有「而生其心」啊,就是一面無執,一面要活用。其實念佛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為什麼?一念「阿彌陀佛」,就過去了,剛剛念那一句已經過去了,我沒有住在那句,我現在念的是新的一句「阿彌陀佛」,這是活用呀!其實要是真的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活活潑潑,就會應用無窮,而不是死在那裡。活活潑潑的本來那個叫做「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誰跟你說句句「阿彌陀佛」是同一個?這是你自己觀念上綁在那裡,說同樣四個字。你要是能從這層觀念解脫出來的話,每一句「阿彌陀佛」都是一個新的;你在那裡念佛,也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是在練習活用,練習說這一用很純真,這一念就只是「阿彌陀佛」。

你要是能在意念上很純真,念念都是只有「阿彌陀佛」,那麼你在念佛裡面慢慢會接近禪定。你不需要另外去學禪定,跟打坐一樣的禪定境界會自然起來;就在念佛的時候,它就起來了。你要是能夠在念上做到這樣,你在念上純粹、念上解脫了。那麼你會慢慢通達在色、聲、香、味、觸上解脫的情況。看電視也可以解脫-電視上可以演得很殘暴、很色情,你心要是純的話,看起來全是「阿彌陀佛」一樣。

這樣講得很玄,但是你要了解,你眼、耳、鼻、舌、身、意在基本上是一體,你現在只要學會在色、聲、香、味、觸、法的應用上都是純真而已。但是要把複雜的經驗全部回復純真是很難的,所以先從念頭上修起,做到有定的境界,然後那種經驗慢慢會自然傳播到其他方面去,所以念佛的結果,不是死在「阿彌陀佛」上,而是藉著佛號的幫助活起來,變成一個活活潑潑的人呀!

「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呀?是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壽的意思是說時間上無限,無量光是說空間上無限,最主要是強調這個「無限」。但這個「無限」是個「一體」呀;阿彌陀佛佛光普照,不是只照你不照他;佛是無所不照,全部平等的。而且阿彌陀佛就是每個人本來的佛性,也就是說,我們本來是那個樣子。所以你依佛法的修行而得到解脫的時候,只是回到本來,並不像說比賽得到冠軍,那你還要設法去保持,那可就辛苦了,因為還要努力啊。解脫就是回復你本來很純真的樣子。

開始修念佛的時候你知道佛號的意思是「無限」,但是你念久了,你就會超出意義這一層。真正的無限,必須連人類的觀念都要超出。佛法開始先借用觀念來指導我們,因為我們都生活在觀念的範圍裡面。觀念都是有限的、有分別的,那麼要怎樣突破觀念的界限呢?我們說「阿彌陀佛」的意義是無限,就是先把其他觀念的界限放掉。這並不是說到最後我們不能分別;還是能分別,不然觀世音菩薩怎樣三十二應,該如何救渡的就如何救渡?他還是能分別,他是能活用分別,而不被分別綁住。我們現在的問題是一有分別,就被分別綁住了,所以佛、菩薩教我們無限,就是叫我們不要被分別綁住,要學會同體大悲,能夠這樣子開闊來愛大家,為大家服務。念佛念久了就純了,純了,觀念就自然消失;不是有心要意義消失的,有心的話,還是在觀念裡面,還是跑不出來。無心的,自然超越出來。修久了,將來很純的,就是「阿彌陀佛」。念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沒有想到意義的問題。

佛菩薩教我們無限的一體,又傳下很多戒律來規範我們的生活,以幫助我們漸漸達到佛的境界。但是在生活中忽然遇到事情,我們一般人記不得那麼多,需要的是一個很基本的原則來做為實用的指針。這原則可分兩面來講:積極的一邊就是要開闊,消極的一邊就是要無執。我們現在是太有限-很多事情我們會覺得很煩惱,主要是因為看得不多,所以就怨天尤人,自怨自恨。但是你要是看多了,年紀大看多了,就會說,哎呀!不幸中之萬幸,還有更糟糕的。同樣一件事,你年青時覺得很苦,等年紀大了再看,就覺得能這樣也就算啦。所以我們學佛就是學前人經驗累積的智慧,這樣我們就可以少受一些苦。學開闊:遇到事情往長遠想,從多方面想,再看看別人的情況,自己就容易解脫了。幫助人的時候也是這樣跟他講,他就容易從煩惱裡走出來。

一邊是開闊,另一邊是無執,就是放得下。最後反正都是假的嘛;什麼是你的錢呀?你要是這一下走了,就都不是了。但是錢還在你手裡的時候,你能用來做對人有益的事情,受惠的人會感恩而說:「這是誰給我的,這是誰做的」,這樣才真的是你的。只要把它用在公益上,那就真是你的了;你要是死死放在那裡,那不是你的。你看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是孤兒,沒有飯吃才出家的,結果打出自己的天下。他真有本事的,是不用你擔心的,財產反而可以拖累他。要是你給子孫,而他又是不行的話,你就反而害了他,使他成了被人謀財的對象。讓他快樂過一生就好了,真正能給他的是教他這些佛法,使他不再老是想:我要比人家怎樣,我要跟人家怎樣,而能平平淡淡過一生就「阿彌陀佛」了,就真很快樂、很安穩了。

現在想到的就是這些。你們有什麼問題,特別是對念佛有什麼問題,可以盡量提出來。把觀念弄清楚的話,大家就會念得更有興趣,更有信心。還有一個可以提倡的就是週末閉關。在馬來西亞週末有一天半,佛友們可以輪流閉關,輪流做護關的工作。閉關主要是禁語、禁足。可以在家中規定一個房間或加上廁所,做為閉關的界限,不要出來。閉關期間不接電話,不看報紙、雜誌、信件,不見朋友,不看電視,不聽收音機,也不自言自語。在裡邊可以念佛、拜佛、看些經書,照樣可以吃三餐、沖涼、睡覺,但不吃零食。這是練習單獨,練習專心於修行。你要是耐得住單獨,煩惱會減輕,心裡的力量也會增長,那就比較容易渡過人生的問題。要修呀!

問 答

問:家裡沒有供佛;早上點三枝香,然後靜坐念佛,可以嗎?

答:可以。念佛的好處是隨處可念,而且也沒有髒不髒的問題,女人有月事也可以念,生產照樣可以念,佛菩薩是像父母一樣,不會嫌嬰兒的便溺骯髒,會自動給他清理。廁所裡也可以念,到處都可以念。主要目的是功夫打成一片,任何時候可以念,而且一直不斷的念。念佛看來很簡單,實際上修纔知道其實很難。初修的人,一句「阿彌陀佛」,第二句還沒念,就不知有多少雜念已經來了。要念到一句一句佛號之間沒有一個間隔的感覺是很不容易達到的。心裡佛號維持不斷是很難的;這裡面功夫是很深的啊!


第三篇

心氣合一的念佛妙法

林鈺堂


一、前言

淨土宗的古德傳下一個心氣合一的念佛方法,就是一邊念佛,一邊注意呼吸。這樣很容易達到一心念佛的效果。密宗的修行,基於「心氣不二」的教授,也是由調心與調氣,而要達到心氣合一。但是密宗的修法,需要深入專修才行,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本文所介紹的方法,是基於淨土宗原有的方法,再加上簡化的密宗觀想,以供一般學佛者應用,而迅速地達到「自淨其意」的效果。這個修法包含了深呼吸,對健康也有益處,堪稱為「一舉數得」的妙法。願念佛大眾輾轉相傳此法,普蒙法益。

二、本法

於空氣清新處,或坐或立。心中平緩綿綿默念「阿彌陀佛」。觀想全宇宙的空氣,皆蒙阿彌陀佛轉化為智慧及慈悲的白光。閉嘴,以鼻緩緩吸氣入小腹。觀想此光入體後,遍佈全身。閉氣片刻。緩緩以鼻呼氣,同時觀自身所有病苦、業障、煩惱皆化為惡臭黑氣而出。此等黑氣在阿彌陀佛的光明裡,都被無限的佛力轉淨了。

重複上述之呼吸及觀想。想自身愈來愈充滿佛的光明,原有的業障煩惱愈來愈少。修最後一次呼吸時,想全身清涼暢快光明,而業障煩惱已完全除去。然後,合掌感謝阿彌陀佛的加被,並祈願眾生同享此恩。

初修可連續修十五分鐘;修久以後,可漸漸延長。

閉氣的時間,隨其自然增加,不可勉強。


                       一九九零年九月十九日 
                       於美國加州愛爾舍利多市寓所


第四篇

簡介五會念佛法門

林鈺堂居士編著


前言

余採坊間五會念佛錄音帶之佛號部分,轉錄成重複不斷之長帶,已流通供眾三百份矣!此帶可做平日之功夫,亦可做臨終之助念,此乃余用心之所在。平日流通皆附余先後所作短文數篇,以說明五會唱佛法門之妙處。今特集成小冊,並加入簡譜,以便長久廣傳。此帶流通以來,大受歡迎;有以之為早晚課者,有隨車播放者,還有臨終用以助念者。希望有緣遇此者,皆能試行而大蒙其益。


                        林鈺堂     謹述 
                        一九八七年九月二十日

--------------------------------------------------------------------------------

簡介五會念佛法門


觀本法師於其遺著《香光閣隨筆》中,對五會念佛法門,詳究師承淵源;細考名義聲律;別創新聲,附各式譜,並加說明。以清淨梵音,化民成俗,普度群生,乃彼力倡此法用心所在。合唱佛號可為佛友聚會之活動,又可供家中老少同樂。唱佛則傾心流露,聞佛則深印心版;聲樂以念佛,其功效如是深刻。佛號悠揚,有定心之效,有感化之功,因此余亦樂從而倡之。謹就其書中抄錄蓮宗四祖法照大師自述,定中親見阿彌陀佛,蒙佛付囑此法門事,以堅正信:

智者當知,此五會念佛,誦經法事觀門,實非自意,比常秘密而不述之,今恐後世生疑,墮於惡道,聖教明說,除同行深信,為利益故,如是之人,乃可為說,為愍此故,今略明之。照以永泰二年(唐代宗年號、公元七六六年)四月十五日,於南嶽彌陀臺,廣發弘願,唯為菩提,為諸眾生,更無所求,盡此一形,每夏九旬,常入般舟念佛道場,其夏以為初首,既發願竟,即入道場,勇猛虔誠;至第二七日夜,獨在此臺東北道場內,其夜三更,自作念言:只今現有十方諸佛淨妙國土,諸菩薩眾,常聞無上甚深妙法,具大神通,度無量眾,而我不預斯事,莫不由我惡業罪障深重,不入聖流,不能廣度無邊眾生,甚自傷歎!作是念時,不覺悲淚,哀聲念佛;正念佛時,有一境界,忽不見道場屋舍,唯見五色光明雲臺,彌滿法界,忽見一度金橋,從自面前,徹至西方極樂世界,須臾即至阿彌陀佛所,頭面作禮,阿彌陀佛,歡喜微笑,告法照言:我知汝心,實欲至為利樂有情,無一自利,善哉、善哉!能發斯願,我有妙法,無價珍寶,今付囑汝,今將此法寶,於閻浮提,廣行流布,普利天人;無量眾生,遇斯法寶,皆得解脫。法照白佛言:有何妙法?唯願說之,唯願說之。佛言:有一無價梵音五會念佛法門,正與彼濁惡世,今時末法,一切眾生,機感相應,聞汝暫念,皆悉發心,如是《無量壽經》,說寶樹五音聲,即斯五會佛聲是。以是因緣,便能稱念佛名,報盡定生我國。汝等未來一切貧苦眾生,遇斯五會念佛無價寶珠,貧苦皆除,亦如病得藥,如渴得漿,如饑得食,如裸得衣,如闇得明,如過海得船,如遇寶藏,必獲安樂。何以故?彼諸眾生,遇斯法寶,便能念佛,即此一生,定超苦海,登不退轉,速具六波羅密, 一切種智,疾得成佛,受勝妙樂,亦復如是。言訖、彼佛國界,佛菩薩眾,水鳥樹林,皆悉五會念佛誦經,法照粗記少分,而白佛言:今蒙世尊加被,付囑此法,若有疑心,不依行者,永劫沈淪,不生淨土;若依行之後,未審一切眾生,見聞之者,發菩提心,念佛名號否?入深禪定否?疾證菩提否?有大利益否?阿彌陀佛言:汝但依此五會念佛,誦經之時,我以國土、水鳥、樹林、諸菩薩眾,無量音樂,於虛空中,一時俱和念佛之聲,令於一切之處,人非人等,亦不勞汝,一一親自化之。但見聞者,無不發心,歡喜信受,而便念佛,至命終時,我來迎接,決定有大利益,已後應知。言訖、忽然還見自身,而在道場,睹斯境界,悲喜踴躍,依教念佛,自爾已來,迄至於今,果如先說,疑網悉除,願此世當來,常於惡世,以斯妙法,廣度眾生,咸登極樂,速得成佛,幸諸有緣,見聞之者,勿懷疑謗。

--------------------------------------------------------------------------------

五會念佛錄音帶之流通


坊間梵唄錄音帶有五會念佛,余採之重複錄於此帶上,使全帶皆為五會周而復始之念佛,而每面之結尾,恰為一完整之佛號,又恰為第一會,自然銜接另一面起始之第一會。如此不期然而然者,能謂非佛力之加被乎!

平日家中常播此樂,可使家中氣氛轉為安祥和諧,而佛號於不知不覺中深種全家之心田矣。病時聽此樂,增進心中寧靜,業障潛消,可助早愈。臨終助念,亦可借助此樂。蓋以機器維持不斷念佛,較請人為易。宜先備小錄音機,最好是交、直流兩用的(以防停電時),平時即固定置床邊,以免臨需要時找不到。

余錄成此帶後,即於每日間播放一、二次。甫經兩日,夜間眠時忽聞此樂大作,約一分鐘之久,當時並非有人播放此樂。此種感應余曾聽說,今得親歷,更感佛、菩薩之深恩矣!

今特複製四十八份,分寄佛友,共享之。更望得此者能輾轉複製贈人,使法音宣流,普利一切!


                       一九八六年八月廿三日

--------------------------------------------------------------------------------

法音宣流

上次分贈五會念佛錄音帶頗受歡迎。台灣田劉世綸教授,邁阿密曾憲煒居士及加州江美玲女居士,楊一華居士等皆轉錄多份流通。台灣簡豐文居士並寄來鋼琴伴奏之五會念佛錄音帶,更為柔和動聽。上次四十八捲早已贈完;因即煩請江美玲女居士利用新帶,再轉錄成不斷念佛的九十分鐘長帶。余再複製四十八份流通。

--------------------------------------------------------------------------------

上 田夫人(田劉世綸教授)書之一

田夫人慈照:

晚於拜讀手示後,再放第一次轉錄之五會念佛,以資比較,確為較莊重沉穩,故易靜心。後者則為柔和流轉,悅耳動聽。

唱佛似比念佛較易打破「理智念佛」,而融入感情,成為全心全意的念佛。晚購一小錄音機,隨身背著,一路放佛號,與眾結緣。入自己車內,則改用車上機器,還是放此佛號錄音帶。超幽,施鴿食,放生,也都不斷播放。這樣整天播送,可以查覺自己心中佛號是否間斷了。晚之次子林誠通年方廿三個月,因為家中常放五會念佛,起初只能隨念「陀佛」,現已能隨唱「南無阿彌陀佛」矣。他並且常常主動要求聽此樂。故欲令小兒輩念佛,此唱佛之法,乃自然深入之微妙法門。因此晚對近代首倡此法之觀本法師十分感念。

  敬叩
佛安


                       晚鈺堂     頂禮 
                       一九八六年十月廿七日

--------------------------------------------------------------------------------

上 田夫人書之二

田夫人慈照:

晚有一構想,若能成立「佛號電台」,不雜他務,晝夜無間播放五會念佛之佛號,則結緣更廣,臨終助念更易更多。並且可能使一般人因收聽廣播時碰到此台,而被吸引成為長期聽眾。甚至可進而成立「淨土電視台」,只放五會念佛之佛號,螢光幕所顯則為西方三聖之聖像(立體的),背景為「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圖」,三聖前有供桌,上陳香、燈、花、果等供品。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

此種電台、電視台之維護甚易,大部分時間只是機器在工作,只要有人注意機器之保養與修護等。經費必可得大眾佛友捐助之支持。 尊者在全世界佛教界及台灣之佛教界,皆為眾望所歸之領袖人物,若能提倡此事,必可得大眾之隨喜,而成立法音宣流之永久機構。


                       晚鈺堂     頂禮 
                       一九八六年十月廿八日

--------------------------------------------------------------------------------

邱寶光大居士賜函

林居士慈照:

十月廿一日鴻扎收到敬悉一切,大德將之採錄為九十分鐘之長帶,並只取念佛部分,令聽者綿綿密密,一句佛號,重編功德,無量無邊。蒙賜下第二卷五會念佛錄音帶亦已收到,謝謝。關於佛號電台,淨土電視台,有賴如 田夫人者登高一呼以厥有成。在此未實現以前,若有人能依 大德之構想,先製成錄影帶,佛化家庭,每家有一卷,平時多啟看,薰陶全家人念佛種子,由眼與耳,加深觀像念佛的印象,若有人以足夠科技,把淨土十六觀錄成一卷,對淨業行人,能令所觀純熟,於往生西方,亦必有幫助,此舉或者團體如佛陀教育基金會可以辦到。又接十一月廿二日來扎敬悉,已收到「在屍陀林中修行的功德」二包,並蒙賜知孫一居士地址,今日已按址付海郵寄上五十冊及其他陳氏小叢書每種五冊至十餘冊,以供孫居士分贈有緣。《海龍王經攝頌》校勘已收到,謝謝得先睹高見。

  耑此

敬頌佛祺


                       末學邱寶光   合十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一日

--------------------------------------------------------------------------------

致 文殊佛教文化中心函

文殊佛教文化中心公啟:

坊間梵唄錄音帶甚多。弟為便臨終助念及平日修持做功夫,只採其中五會念佛部分,而略去讚頌,迴向等。曾蒙 田劉世綸教授來示,說是數十年來所得最好之梵唄帶子,彼每日早晚各聽一次,并向大眾佛友公開推介。此帶之長度為九十分鐘,因六十分鐘者需每三十分鐘即翻面,太煩;一百廿十分鐘者則帶薄易斷,故弟選此適中者。五會念佛之功效,請參閱弟附呈數篇短文、書信。

貴中心推展佛法不遺餘力,建樹良多,眾所敬仰。弟野人獻曝,敬呈一份,或可為諸位大德弘法利生之參考採用。

  敬叩
佛安


                       末學鈺堂    頂禮 
                       一九八七年五月廿七日

--------------------------------------------------------------------------------

陳上師示寂時五會念佛天樂感應實錄

恩師 陳上師於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十三日上午九時示寂於美國加州柏克萊市。當時隨侍在側之譚寶蓮女居士及來訪之蔡先生同時聽到天樂演唱五會念佛,清晰動聽。陳師證量深不可測,曾親證普賢王如來、勝樂金剛等佛位。而彼於示寂時,則特彰此「五會念佛」法門。彼悲心所在乃以之昭示大眾:由此門深入,則易得度脫。吾人記取此床頭咐囑之感應,當勵力如法以修此門,以倡此法,庶幾報答佛恩、師恩於萬一乎!

                       一九八八年一月十六日


初聞〈五會念佛〉感應記

周鳳五教授


民國七十八年(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初,友人陳祥耀居士贈我〈五會念佛〉及林鈺堂居士〈勸念佛〉錄音帶各一捲。十一月六日上午十一時許,我在嘉義縣民雄鄉文隆村八十五號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辦公室內,請行政助理江仰婉小姐(東吳大學中文碩士)取錄音機試聽(五會念佛)約二、三分鐘,即換聽〈勸念佛〉。起初無聲無息(當時不知此捲前端有二、三分鐘空白),不久忽聞樂聲,繞屋縹緲,若有若無,諦聽久之頗覺與(五會念佛)樂曲神似,然當時(五會念佛)固已取出,不在錄音機中也。我疑其為窗外民間小廟所播音樂(此廟每日午後皆播放台灣流行歌曲),遂步向窗邊,而樂聲戛然而止,回歸書桌錄音機旁,則〈五會念佛〉之樂聲復作。江小姐時來往於窗戶、書桌之間,所聞與我全同,正詫異間,而〈勸念佛〉之演講錄音開始播出。我二人亦遂悟適才所聞者確為〈五會念佛〉無疑矣。感應如斯,歡喜贊歎之餘,敬為之記。時中華民國七十八年十二月十六日。


                       中華民國國家文學博士 
                       中正大學中文研究所
                       所長周鳳五謹記


隨唱中的修行

林鈺堂


為了舉行火供和獻龍王寶瓶,我常常要開長途的車。沿途我就放歌唱的錄音帶,並跟著唱。起先我選了一捲法國歌,因為我不懂法語,適合我練習聽聲而不受意念干擾。差不多一年後,我才慢慢增加他種語言的歌曲。日語、西班牙語、粵語和國語是我已加入學唱的。我今天錄了一捲隨唱的錄音帶,就包括了以上五種語言的歌曲。

隨唱與修行有什麼關係呢?

我所要學的,並不是要去記憶這些歌曲,而是要做到確實聽清每一個聲音,並且同時要能發這個聲音。用佛法的術語來說,或者可以叫作「現量證得」。要做到這件事,必需心中沒有雜念,並且不期待、不憶持。可以說是動中有定,定上起用。我隨唱久了,一修隨唱,定境就現起,與打坐習定一樣。 

有許多次,我邊隨唱就邊流淚。因為深切體會到說不同語言的人共同的基本是無有分別的,我們被表相迷惑太久了。   

我現在隨唱,有時完全不覺得有我夾在中間—原曲與隨曲是直接一體的,不必加上「經過我聽,經過我唱」的分別意識。

經過這些年的隨唱修持,我覺得我的聽界常能保持清醒,比較不會被心中的念頭遮去了外間的聲音。

有興趣修這個方法的人,首先應選取一個自己不懂的語言的歌曲帶子,翻來覆去的隨唱,邊聽邊唱,而不是一句一句的背唱。久了,再換別種語言。已懂的語言,反而不適初學,因為歌詞的意思會干擾我們純粹的聽音。


                       一九八七年八月三十日

隨唱的修法也可應用在五會念佛上;亦即跟著五會念佛的錄音帶來唱。如此可使念佛更直接而深刻。因為我們不再是以意識作用的記憶來唱,而是以超出意識的直覺來唱。


                       補綴 
                       一九八八年二月五日


第五篇

淨土樂集

林鈺堂

 

淨土樂集序言
1、唱阿彌陀佛咒曲的觀想
2、阿彌陀佛心咒
3、彌陀聖號
4、觀世音菩薩心咒
5、大勢至菩薩心咒
6、綠度母心咒
附錄
心氣合一的念佛妙法


淨土樂集序言

林鈺堂


佛號譜曲,唱來發乎肺腑,動人心弦,既易淨化自心,更能薰陶社會,功德昭彰。古德因此流傳五會念佛之唱法;西藏傳統亦有觀音心咒「六字大明」之曲調。「五會念佛」余曾出小冊簡介。六字大明曲十分優雅,收入本集。

邁阿密佛學社佛友為使西方三聖皆有佛曲宣揚,而嘗試編作大勢至菩薩咒曲。余聞之即自然唱出一曲,但余不識樂理,只得三句,且節拍不明。蒙宋光恕老師指正,再自唱成四句。此乃本集中該曲之由來。

嘗聞四字四音彌陀聖號之曲,簡易平穩,有助道業,因此收入本集。台灣桃園湯松義居士廿餘年來放生逾百萬命。他在信中自述有此曲之錄音帶一卷,每次放送此曲之後,錄音帶已取出機外,仍可聞此曲十分鐘之久,並且屢試不爽。

三聖之咒,觀音、勢至皆已譜曲,若彌陀獨缺,良能無憾?余乃先訂此咒觀想之法,以全法界之法身光明上昇下注促使中脈開發;再唱出此曲。

觀音化身綠度母之咒,流傳普遍。余於習定座餘,先依六字大明首句唱出此咒首句,接著自然唱出餘三句。只一分鐘,譜成全曲。

本集諸譜皆由陳純真女居士製作。

以上所集皆極樂淨土諸尊之聖號或心咒,故名「淨土樂集」。目的在供實修之助,因此都是簡易曲譜。其中拙作,是由行者心中自然流露,雖然難登大雅之堂,或可引得其他行者內心之共鳴??磚引玉,但願將來能得高明,另出更優美之咒曲集。


                       一九九○年七月二日
今晨獻龍王寶瓶達三百號矣!

---------------------------------------------------------

唱阿彌陀佛咒曲的觀想

林鈺堂


阿彌陀佛的悲願普及全法界眾生,以無限之佛力救渡眾生到極樂淨土,亦即回歸本來清淨之法界體性。

唱此曲之觀想即基於上述之體認。

觀全法界為一無限之藍空;觀眾生於下方如虹之明顯無實;想上方之藍空代表彌陀之法身(實際上則全法界即彌陀化身,不拘於上方而已);觀自身即彌陀化身,亦如虹、如泡,中脈如小指粗,外紅內白。

第一句:嗡-下方所有眾生化天藍色光
阿彌答哇-入己身中脈,由下端向上昇
啥-出中脈頂,融入法身光明中。

第二句:觀想如第一句,但光更明亮。

第三句:嗡-上方彌陀之大悲及大力化天藍色光
阿彌答哇-由上端入己身中脈向下降
啥-出中脈底,普照眾生,使眾生更明亮。

第四句:觀想如第三句,但光更明亮。此觀想中,大悲(佛之悲願普渡眾生),大力(佛德無限可以消眾生業),大智(回歸本淨之法性)圓融貫通。法身光明之上流下注,使全身清涼、舒適、寧靜,使中脈暢通無阻。

此法融通法界觀以助中脈之開發。

修此法時,邊唱邊觀,在心中默唱亦可。若修到入定時,則可停唱,甚至停觀,讓法界自顯自住。


                       一九九○年六月廿一日

----------------------------------------------------------

阿彌陀佛心咒:嗡、阿彌答哇、啥

----------------------------------------------------------

彌陀聖號:阿彌陀佛

----------------------------------------------------------

觀世音菩薩心咒:嗡、媽尼、悲咪、吽

----------------------------------------------------------

大勢至菩薩心咒:嗡、班札巴尼、吽、呸

----------------------------------------------------------

綠度母心咒:嗡、搭蕾、督搭蕾、督蕾、娑哈



第六篇

後生念佛

林鈺堂


念佛的人要怎樣誘導小兒輩念佛呢?

胎教期間,父母親要常念佛、唱佛、和放「五會念佛」樂曲給胎兒聽,這樣子可使胎兒消業障、增福慧。產婦在陣痛、生產時唸「觀音菩薩」可以減輕痛楚及保祐母子平安。襁褓期間,抱嬰兒看佛像,或把佛像放在他常見的地方;除了常常播放五會念佛的錄音帶之外,大人在撫摩、搖抱、哄睡嬰兒的時候,最好都輕念或默念佛號;半夜嬰兒啼哭起來,大人在照顧他時可以藉著念佛來平心靜氣,使氣氛平和安寧。 

教導視聽殘障的幼兒,就要利用他沒有殘障的功能,譬如給聾兒看佛像,給盲兒聽佛號。萬一又盲又聾,大人可以一邊念佛,一邊輕拍、撫摩他,抱著他或牽著他經行。這樣父母的慈愛及寧和可以直接傳達而感化幼兒。此外,給他一串念珠,教他一圈又一圈的撥珠;這是利用觸覺來「念佛」。對於辛苦照顧殘障子女的父母,念佛可以淨心,減輕煩惱。   

每天找一個固定的時間,全家一起念佛或唱五會念佛,養成習慣。這時候如果幼兒不樂意一起來念佛,還是要讓他習慣在場,不然將來要他參與就很困難了。小兒若不肯念誦,不要太勉強他,只要他在場就好。如果不能安靜,就稍微勸止,不要因為強制而鬧成一團;勸止不聽,就算了,全家佛課照常進行。等大家做完佛課後,再溫和地勸導、鼓勵他,陪他個別地再做一些佛課。這樣緩和勸進可以免得他蘊積反抗的情緒。   

不要因為擔心法器或佛像可能被損,就不由分說地禁止幼兒接近,這樣會給孩子一個錯誤的印象,以為這些佛像、法器是不可親近的。小孩若喜歡佛像,可以看情況讓他擁有;若對法器有興趣,也可以讓他觸摸,教他使用,並且為他說明相關的意義或故事。千萬不要因為怕麻煩,而抑制了孩子們自然的親切感;只是需要大人在旁照顧指導,以免損壞了佛像或法器。引磬、木魚等法器,要教小孩用來伴唱、伴念,增加念佛的樂趣。我在德州奧斯汀講經時,看到佛學社的小朋友們敲木魚、擊磬來伴唱五會念佛,節拍分明,唱得入神。這樣活潑地引導小兒輩念佛,值得大家效法。   

佛桌上供品的添換,供杯的清洗、擦拭等,到了小孩五歲左右就可以教他們怎樣做了。寄佛書、佛曲或講經的錄音帶給朋友,也可讓孩子練習幫忙;如果朋友回信提到他們得到的益處,也要說給孩子聽,使他們了解這些服務的意義,而對法務有興趣。 

親子活動可以與佛法連接。例如一起閱讀佛教兒童故事、帶孩子去放生、去寺院上香、參加慈善樂捐、服務活動、法會、朝聖等等。   

當小兒問我:「為什麼要念佛?」我的回答是:「我們有時生病了,覺得難過;跌倒、碰撞了,覺得疼痛;有時孤單、怕黑,覺得委曲;像這樣身體疼痛,心裡不安的時候,不斷地念佛會使心裡慢慢平靜下來,痛苦、委曲也就不會那麼難受了,黑暗也就不再那麼可怕了。當我們念佛的時候,心裡有佛陪伴著,就不覺得孤單了。我們每天都要飲食、運動,來維持身體的健康;我們也需要天天念佛,因為這是心靈的美食,也是心靈的體操,可以使我們自然地平安、快樂。」

有沒有必要教小孩念佛呢?   

有的。因為小孩也有心裡不平安的時候,也有任性發怒的時候,念佛調心對他們一樣有益。但是大人教小孩念佛,方法要善巧,態度要溫和,要有耐心,才會有良好的效果。小孩正在不安、發怒的時候,要先安慰他、開導他,等他平靜了,才能帶著他念佛。若是強迫壓制,令孩子心生反感,即使小時順從,將來長大了卻可能反抗、厭棄,這樣反而不妙。此外,孩子也可能有往生的問題。人壽無定;黃泉路上無老少。有時我去墳場超幽,也帶兩個兒子去。到了墳場,在一邊走、一邊念佛的時候,要他們注意個個墓碑上刻載的年歲。因此他們都知道,有的人剛生下來沒多久就死了,也有人在童年就走了。這些事實使他們了解死亡是自然的一部分,生命很可貴,要珍惜現在,努力念佛,認真做事。   

一般而言,年輕人較少念佛,要如何勸他們念佛呢?   

首先是要身體力行,使他們了解這是真正值得做的,並且不是光說不練的。   

其次是要待機而勸。不要老是自說自話,死背教條,不管他們想不想聽。如果一味嘮叨,他們遠遠看到你,就急忙走避了。寧可等到他們問起念佛是幹什麼,或者正為人生的問題而苦惱,再針對他們的興趣和情況來說明念佛的道理、方法和好處。使他們了解「我執」是世間苦惱的根本,而「念佛」可以漸進並且安穩地消除「我執」。並且這是心靈的體操,可使心地清明,而達到心力集中的功用。因此念佛並不是消極避世,而是清理自心,以便能為眾生做妥善的服務。「念念在佛」,使我們遠離世間的私慾及偏執,是真正能夠解脫「我執」的生路。我們每天借重這個修心的方法來「自淨其意」,希望能以完善的人格,來積極服務大眾。   

「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年輕人涉世未深,心地單純,若能了解念佛的意義,往往在行持上更能勇猛精進。因此我們不能看輕年輕的修行人。  

兵法上說:「置之死地而後生。」就是說一旦身陷絕地,不得不拚命,反而能轉敗為勝,打開生路。念佛也是一樣,要先了解處境的脆危,才會拚命念佛,達到往生極樂。首先要想「無常」:人命短促,死期無定,而無可避免。死後若再輪迴,就不知要待何時才能再了解念佛的可貴,更難說有閒暇修習念佛了。跳出輪迴的機會十分難得,輪迴六道之中的苦無有窮盡,怎不叫人驚心?怎能不及時努力念佛,以求達到解脫?看看自己的親友舊識,一個個不是已死,就是離死不遠,而自己處於待死者之間,正一分一秒地接近死亡。現在念佛,就要當做臨終,拚命求佛施救;現在念佛,就要當做已死,放下一切掛慮。天天這樣念佛,將來必定往生極樂世界。這是「後生念佛」的題外一章。


                       初稿一九九一年五月一日
                       二稿一九九一年五月十六日
                       三稿一九九一年五月二十二日
                       於美國加州愛爾舍利多市寓所

數日前於夢中見一頁文章,標題明顯是「後生念佛」四字。私揣佛意,囑我依題作文,而開始思索題義。今日作此,以呈佛,以勸後生念佛,以勸大眾念佛當「置之死地而後生」!

純真助理此文二稿,琇瑩建議改進並修訂三稿,附此誌感。

王曾璧容女居士來信提示產婦念佛之功效,並囑於講經時轉告聽眾中之孕婦,因此我在本文第一段內加入勸語。謹此誌謝!



第七篇

健身球之道

林鈺堂


當我接送小兒安昌去哈定小學時,一邊走路,我兩手同時各玩一對健身球。許多過往的行人以及哈定小學的老師、家長及小朋友們都為之側目。許多人問我這是幹什麼的,或者要我教他們如何玩法。第十一教室及第十三教室的兩位老師還特地安排了一場聚會,讓我在二十分鐘內為小朋友們講解及示範。這兩班的小朋友是從幼稚園到二年級的。七年前我曾作〈健身球念佛〉一文,以提倡此種運動,並將之譯成英文,贈閱大眾。經過十餘年的修習,我對此道已有更多的體驗及心得可以提供大家參考,因此將舊作加以增益,而成此篇。

手、腳及耳朵這三個部位都與全身其他各部有反射作用的關連,因此有以按摩或針灸這些部位來治病或保健的。我並不通達這些學問,只想利用這方面的基本常識來保健。一般人大約也和我一樣,雖無能深入了解,卻希望能得些實用的好處,因此我把自己摸索所得公開,獻給非專家的大眾。

在拙作「一曲十彈」書中,有一篇「石頭路上好經行」。這篇文章並不涉及專門而複雜的腳底按摩法,只介紹藉步行石路而自然得按摩效果,還建議邊走邊念佛,使調身與修心合一,效果更佳。本文也是不提手部按摩,只推薦健身球運動,以期大家「不知亦能行」,自然得按摩之效果。當然,健身球與念佛同時進行,也易達到身心專一的境地。

健身球的操練原先是由明朝的一位功夫師傅所傳授的。至今依然是知名的保健運動,並且已經流傳到了西洋。在中國有些地區這可是盛行的玩藝兒。特別是在河北的保定,走在街上,到處可見手中玩球的人們。這也難怪,因為此地便是健身球的發源地。

健身球運動是將兩個等大、等重的圓球放在一手中,然後以五指將兩球旋轉,不停地移動位置。有的人會覺得順時鐘方向轉球是自然的,有的人則覺得逆時鐘方向才順手。就這一點而言,人的手似乎可以區分為兩類。這種天生的分別是因人而異的;每個人要自己試試纔知道。最好先練習順手方向的轉球,等到有些熟練了,才再加練逆向的轉球。初學者最好只練單手玩球,而交替練習使用左、右手。等到兩種轉向都熟練了,就要將球順、逆時鐘方向交替旋轉。如此互補運用可以充分發展手掌的潛在功能。經由這樣柔和的運動,十指漸漸練得十分靈巧,而全身鬆馳有若感受一波波的輕撫。

在舊金山的中國城可以找到健身球,依質地分為金屬、景泰藍及玉石三種。球的大小有四、五種。金屬及景泰藍球都是中空而含藏音板,並且一對球分藏兩種音板,互相調和。據說練球聽音可以調心。《楞嚴經》裡提倡的「觀音圓通」法門,也可以用上。

開始練習時我用小號的金屬球,因為不靈活的手指玩不來大球;又因為時而掉球,用金屬的比較不會摔壞。我是兩手各玩一對球,同時練。雙手自然地都是將球由姆指經中間三指,向小指方向轉動,也就是說,右手逆時鐘,左手順時鐘。反其道而行,則十分笨拙,原來雙手從未如此使用過。我發現玩健身球令我在雙手的使用上,開擴了一個新的領域。

在飛機上或其他公共場所玩健身球,恐怕聲音吵到鄰座的人,我便買了一對實心的玉石球。到底還是天然的質地好些,玉石球在手中更覺舒服。有時玩金屬球會有靜電的感覺。景泰藍球摸起來並不舒服,所以我沒試用。

練了一些時日後,就覺得小球渾如無物,得改用較重的大號球才舒適。運球時,除了手部可以覺受有那些地方不順暢,玩久了,有時身體其他部位也同時感覺其影響。每當讀書、寫作累了,我就起來走走,手中玩著球,很快就使身體恢復了鬆軟的狀況。有時我還一邊手中玩球,一邊赤足走在石頭路上。(被太陽曬暖的石路,赤足走起來真舒服。)

在浸淫此道十餘年間,我逐漸察覺:玩健身球時,下臂、上臂,甚至連同後背與前胸也都微妙地配合著在動。起初是在練習了好幾個月之後,才感覺到下臂也在運動,因為那時下臂已經不如以往的僵硬了。久久之後,才漸漸感覺上臂也在運動。長年的練習之後,才感覺到背部也在運動。現在則是能感覺連胸部也有微動。當然,最顯著的感覺是兩手皆整體在動著。正在轉球時,我覺得石球是柔軟的,而十指靈巧,運轉不息,猶如自動。

健身球是很好的運動,動作柔和,久玩不累,使人靈活,促進全身血氣順暢。又不需要昂貴或佔地方的裝備,隨時隨地可以操練,男女老少都可把玩。對於老人及有些局部殘障的人更是適宜。各種行業的人因為長期使用一種姿勢與某些部位,而易形成職業病,如果利用健身球不時調節,應該是經濟而又實惠的抒困之道。常玩健身球,保持血氣的順暢運行,應可預防關節炎,又使手腦皆較靈敏,應可防止老年之癡呆。也有好動的小孩在練習健身球後轉為沉靜。好處說不完,大家最好試試。

現在我雙手同時各玩一對球,可以隨意改變方向,使兩對球同方向或逆方向旋轉。據說練習久了,還可以加到一手三、四球。玩熟了,還可以配合其他運動,例如韻律體操或者踏著太極拳的步法。我還將之與背向行走配合。背向而行使我運用到一些平生罕用的肌肉。並且,由於需要轉頭向背後看路,便可順帶輪流向左後及右後轉頭而運動脖子。這樣看路,變成向所有方向都看,頗有開展視野之效。遇到長途坐車或飛行,我都帶著健身球,隨時用來運動調節。家人親友,不分老幼,我都告訴他們練健身球的好處,還為家人買了球。

任何運動都忌心中雜亂。心中純一,萬事好辦。練健身球時,心中不斷念佛,則易達到身心的純一、和諧及靈活。已經念佛多年,有志常念直到往生淨土的佛友,也許可以不用念珠計數,而改用更圓滿、靈活的健身球運動,來促成身心的一致。至於基督教徒,則可以配合持念耶穌的禱文:「主耶穌,神之子,恩光降臨帶罪的我」。

當健身球正在旋轉時,旋轉不停是「常」,移動不住是「無常」,正好可以用來說明佛法所謂「不落兩邊」的意思。事物本身並非一偏之見所能局限;我們不要被自己的成見所縛,而遠離了真實。

願有緣見聞此篇者都感興趣而練習之。我深覺此法裨益身心,願修習者同享此種覺受,而有過之。如果在坊間一時找不到健身球,可以用任何兩個等大、等重的圓球,或者兩個胡桃來代替,而開始練習。


                       一九九九年六月七日 
                       養和齋   於加州

相關文章:黑檀球


感謝助成本書之佛友眾。
感謝洪國聲居士之電腦排版。


蓮池捷徑

非賣品
歡迎助印

編著:林鈺堂
有版權:歡迎印贈流通,但請先徵得同意。


[Home][Back to list][Paths to the Lotus P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