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勸念佛》有感

簡繁轉換 - 繁體

原載《獅子吼》一九九一年一月十五日

劉欣如教授


原載《獅子吼》一九九一年一月十五日
劉欣如教授

大約從八年前起,除了深奧看不懂的佛經,只要是白話文的佛書,我一拿到手,會像口渴般地認真看完畢。當然,其中良莠不齊,有些甚至不算佛書,致使我初期對佛教的認識,有過相當時日停留在混沌懷疑階段,直到看完印順導師、星雲大師和聖嚴法師等三位高僧的若干本大作,才開始「登堂入室 ,對佛教有了比較正確的了解。之後,我也看了幾冊日文的佛學專著,奈何我的資質駑鈍,興趣也不太濃厚,一直沒有什麼心得。不久前又我從加州少林寺借閱一本《勸念佛》,不論書名、封面和印刷紙張,都很不起眼,我卻忍不住看完兩遍,得到了意外的豐收。狂喜之餘,我覺得有義務寫些心得,也很誠懇地想推薦這本書給初學佛者,以及正要學佛的有緣人。

本書作者林鈺堂博士畢業於加州柏克萊大學,他的學問淵博,自然不在話下。本書是他的演講記錄,非常口語化,毫無摘章尋句的毛病,使讀者不會在文句上發生困難。他有幾點獨到精闢的看法,很吸引了我,這些是我在台灣不曾聽過或看到的。林博士師承陳健民居士,陳居士不僅佛學造詣深厚,又有過三十多年的閉關經驗,中、英文的佛書著作,卓然自成一派,在美國享有祟高的地位。

作者起初喜愛禪宗,覺得看禪書很有智慧、很聰明。他看了許多公案,雖然覺得頭頭是道,自以為領悟;隔了一段時期再看,卻有不同的解釋,每次都出現新的觀點。長久以來,始終得不到最後的結論。而且,對實際生活也沒有直接改善,苦惱和緊張依舊存在;於是,他才改走「念佛」的路。他念佛很勤,一天平均念一萬遍,十三個月裡,念了四百多萬遍。這時候,他發覺念佛起了許多作用。他說:「首先覺得肩膀輕鬆,生活上遇到一個情況,自己覺得和以前不一樣了,心裡很穩定、很踏實……。佛、菩薩的事情是千真萬確,只怕你不信。倘若只是為自己,應驗就很慢;若肯發心救人,不妨由我來做,就很快了。而且佛、菩薩會一步一步指導你,到什麼時候會遇到什麼樣的師父、修什麼樣的法,都會有巧妙的安排。這是我自己的經驗,我講給你們聽,是要你們慢慢去試,自然會慢慢知道……」。

有關「念佛」的心得和受用,他講得很生動、又很精彩,而且有許多感應的經驗,恕我不在此贅述了。

美國無疑是基督教的天下,教堂到處林立,耶穌的影響也處處可見;許多佛教徒對耶穌既不是排斥,也不是崇拜,似乎存在一種微妙的感情。譬如,我有一位張姓朋友,也是虔誠佛教徒,當他收購一家旅館時,發現每個房間都掛有耶穌像,他逐一拆下來聚集一處,既不敢丟棄,也不想再掛,但始終不去動它。作者卻把耶穌看成觀音的化身,因為他的師父陳健民居士曾經夢見有人送他一盒禮物,說是觀音像,打開一看,卻是耶穌。另一位佛教大德張澄基教授,也一向不信耶穌是觀音化身,後來也得到類似的夢。作者自己學佛以後,也夢見過三次耶穌現身;所以,他相信耶穌是觀音的化身。另一件有趣的是,《聖經》不曾記載耶穌十二歲到三十歲出來傳教以前,中間十八年,究竟去了哪裡?十九世紀一位俄國人在印度發現若干記錄,講到耶穌在那段時日,來到印度學佛。關於這方面的書有好幾本,其中一本叫做″The Lost Years of Jesus″,作者是 Elizabeth Clare Prophet。而且,《聖經》裡有些比喻,也跟佛經裡的《百喻經》一樣。

佛教常常提到「輪迴」,這是最容易引起外國人起疑的問題,他們一聽到就問:「那是看不到的,誰會相信?」或者說:「你們為了便於弘法,才故意編造出來。」作者說,西方人開始學佛的最大困難,是不信輪迴,因為這跟他們的社會傳統思想完全衝突。於是,他列舉兩位非佛教徒學者寫的專書;一位是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史帝芬生教授(Professor Ian Stevenson)在作品裡,列舉二十個案件佐證輪迴的存在。另一位是英國劍橋大學的威爾遜博士(Dr. Martin Willson),也指出有些事情除了用輪迴來說明,簡直沒有其他方法。譬如印度有個小孩,出生不久會說話時,曾跟父母表示:「我原來是哪裡人,家庭怎樣……」,吵著要回去。父母在半信半疑下跟著去,小孩不但能叫出那裡每個人的名字,也能指出以前藏錢的地方。

作者林博士平時常去墳場念佛,或在夜晚施食給鬼,目的在結鬼緣。他也不以為信了佛,可以不再理會神明 他說對於山神、土地神也要尊敬,並非濫討好。我們可以請祂們當護法;因為我們在修行,可請祂們照顧鄰居平安,方便我們順利修持,這樣也算跟鄰居結緣,祈求合境平安。早晚一柱香供祂們;只要心意到,祂們自然會知道,也會樂意來保護。不是信了佛、菩薩,其他鬼神都不管了。

目前,大家都很重視科學;有人以為用科學來說明佛法,會使人更相信佛法。作者說,科學是有系統的知識探討;若做有系統的事,就非用觀念、語言和文字不可。一有文字,就把主觀、客觀都放進去了。科學裡面任何東西,都先定下一個基本假設,一開始就有一個座標,也就是主、客觀的分別,都已經先假定好 而佛法要說的,卻是這個座標還沒定位以前的事情。這樣用科學,根本永遠講不通……。譬如,科學主張時空有限制;那麼,為什麼在台灣的人做什麼事,我們修行人在美國這邊會知道呢?此外,尚有無數奇異的事情,又怎樣解釋呢?佛、菩薩教的觀念很有用,若要打破時空的限制,就得照這個觀念去修,才可能發生這類感應的事,因為佛、菩薩教我們的是超越時空。

在美國,實在難得遇見佛教徒。毋寧說,幾乎都是天主教徒或基督教徒的天下。基本上,對我們弘法會碰到事實上的困難,甚至弘法者本身也會缺乏正確的觀念。關於這一點,作者提出一種可行的見解。那就是基本態度應該尊重他們,不該亂批評。比起來,做壞事或不做好事的人有那麼多;肯做好事,或肯信天的人,就已經很難得了。後者比前者有時還更客易轉變成佛教徒。事實上,很多人都是從天主教徒變成基督徒,再變成佛教徒。因為他們一旦有機會比較,慢慢會發覺佛法比他們的好,修的方法也比較透徹、比較究竟,他們就很容易轉過來學佛了。

在弘法的時候,常常會聽人說:「現在很忙,以後再來修。」我有一位張姓同學,事業做得很大,天天忙碌。有一次,他向我嘆氣:「到我老一點,也要找時間信佛,才有心靈寄託。」雖然,現在醫學很發達,人的壽命也能延長,但「無常」照樣存在,照樣是威脅。所謂:「黃泉路上無老少」,不是「無的放矢」。只要到墳場一巡,裡面也不乏年輕者的墓碑,他們當年何嘗理會「無常」的厲害呢?每人都應該警覺,無常」 不僅會發生在別人身上,也可能隨時輪到自己。不僅生命如此,其他萬物何嘗能夠永恆不變呢?有了這個認識,才不會什麼都抓住不放,自尋苦惱。
在修持的次序方面,作者引用陳健民居士的一套很實用的比喻:
  
以無常錢,買出離土,
築戒律牆,下菩提種,
灌大悲水,施定力肥,
開智慧花,結佛陀果。

誠如密勒日巴說:「無常是入佛法之門」。人若缺乏「無常」觀念時,很多佛法解釋不易明白。譬如正當人事、財務和各種煩惱糾纏在頭腦裡, 無常」觀念能使人暫時跳出局外,冷靜檢討一下。光知「無常」,也不見得會往佛法走,故要講究「出離」,離開閒雜事物,把精力和時間往佛法方面修行努力……。對世事看得開,貪欲也會減弱,就自然容易守佛戒,也會維持得住自己所發的「菩提心」。若要使這顆種子長大,心胸要開闊,往外界服務,跟佛法連結起來。有了這些基礎,才是習定的適當時機。心中除去世間的妄念,才能真正觀照佛理,逐漸開發佛的智慧,最後證入「佛果」。

這是修持多年的經驗談,也是本書最珍貴的開示。

此外,作者也編著有:《龍宮獻瓶感應記》、《沐恩錄》、《修途隨筆》、《陳老居士法界大定教授彙總》、《漢譯佛法精要原理實修之體系表》等書。



[Home][Back to list][Chinese versions Only][勸念佛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