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禪定實修體系CW46
|
右掌
|
止
|
日
|
左掌
|
觀
|
月
|
五指之對應(兩手皆同)
小指
|
地
|
信
|
阿
|
無名指
|
水
|
勤(精進)
|
威
|
中指
|
火
|
念
|
拉
|
食指
|
風
|
定
|
吽
|
拇指
|
空
|
慧
|
康
|
2.親近佛陀
行者既已進入壇城﹐就與佛十分接近﹐因而有很多特別的工作應行。在顯教裡﹐佛似乎遠在天邊——佛是佛﹐而人是人。
(筆者在此抬頭看﹐而與尊者相視﹐因為後者在昨晚剛好在精舍每週一次的開示中也提及這一點﹐而他引用了《妙法蓮華經》中的兩個比喻。)
但在壇城裡行者成為就像佛眷屬。在真正成佛之前行者務必去除「我是人」的觀念﹐否則成佛就不可能了。為了除去這一點﹐在金剛乘中有一個特別的「團體」(由佛﹑菩薩等聖眾組成)﹐有特殊的行為模式(供養﹑禮拜﹑等等)﹐並住在一個特別的國土(淨土壇城)中——所有這些以便助成許多必要的條件。
3.服侍
由於諸佛及壇城被視為淨土﹐行者對佛眾的服務及供奉必需增多。對金剛乘學人而言﹐淨土就在這兒﹐而非死後的樂園﹐並且道場不必是外在的﹐卻可以經由觀想而自見於心地﹐因此密宗行者的寓所即成彼之道場。(因此﹐密法應在關房中修習﹐而在關房中行者纔能精進研習並安然修習詳盡且繁複的觀想。)
4.神明
密法全是佛陀果位的方便措施。其中有些方法不為寂靜神祇所喜﹐因此在修法之前必須先遣送他們到別處。
「你知道嗎﹐」瑜伽士轉向筆者來說﹐「你看過我行火供。在開始時我把有些供品拋至遠處﹔那就是給這些神祇的﹐並且這麼一丟﹐他們就被遣散了。」
有許多在一般顯教中所禁止的事﹐在使用咒語及手印加以淨化及昇華進入果位方便後﹐便可施行了。
5.淨化
任何不純粹的都易於阻障修密的條件。因此﹐個人的種種守護都要好好地構成。
6.縮短時期
由於從一介凡夫到證入無上正等正覺的時期被縮短到一生﹐所以金剛乘修途中所有細節都必需切實踐履。
由於以上許多理由﹐有那麼多必修的前行。現在我們要提到主要的觀修了。
E.六大瑜伽(由胎藏界選出之修法)
在談到此觀修之前﹐我要請讀者們先注意有些地方。首先﹐為何這些個別的觀法被挑出來﹖因為在藏密中它們是被忽略的(見附錄三﹐B.3)。另一個要注意的地方是﹐在此我們並沒有將所有的手印與咒語都介紹給讀者們﹐雖然所有這些修法裡的主要原則都陳述了。咒印的傳法必需經由行者的上師口授﹐而不能經由文件來傳達。行者的上師口傳的才是正確無誤。關於這一點﹐有一個好故事﹕
以前有一位華人的密法上師傳了觀音心咒給他的弟子﹐但是他傳的不是通常的念法﹐而是﹕「嗡媽尼悲咪牛」。然而他的弟子對上師深信不移﹐並且虔誠修法。他持此咒達千萬遍以上﹐並且他的屋頂上面出現一圈白光。恰好有一位密宗學究上師路過﹐並見到這個瑞相。他自忖﹕「這兒一定有修密的高人」﹐並且走訪這位行者。這位學究就問行者說﹐他修的是何法﹖這位信實的弟子就說﹕「觀音心咒——嗡媽尼悲咪牛。」學究就回說﹕「你的上師錯了﹔這咒語是﹕嗡媽尼悲咪吽。」「啊﹐是的﹐我相信你一定是對的﹐因為你是很有學問的上師」﹐這位弟子就這麼說﹐「謝謝你改正了我的錯﹗」然後這位行者就開始正確地持念此咒﹐然而他的心中已為一些疑惑所干擾﹐而他住屋頂上的光圈也就消失了。
這個故事強調說﹐在密法裡行者必需有一位親教師﹐並且對自己的上師及其教導要培養最高的敬信。只有他纔能傳咒給自己來持誦。(即使這些咒語已經印出﹐若沒有上師的教導﹐也用之無益。)
至於手印的教導﹐在此書中我們無以畫出所有這些手指的部位﹐並且即使我們能做到﹐也會有出現錯失的相當程度的危險。文字也不能恰當地形容手印﹐並且﹐與咒語一樣﹐它們也是只能直接由上師處求得。
然而﹐這些觀修最主要的部分是觀想﹐而非手印與咒語。這些觀想的修法是完全基於密法的哲理的(見附錄一﹐第一部分﹐A.2)。
如果一個人還未得遇上師﹐他就會沒有咒語及手印﹐而只認識了此書中所介紹的觀想。由於我們都認定心是最主要的﹐所以這樣的人就應依此書來進修這些觀想。因此﹐我們略去關於身及語的修法﹐而在此只專注於關於心的修法。但是我們應體認到﹐在下三部密法中關於身語意三密的三業修法總是被提及的﹐也因此是重要的。但是依藏密中的最
在說過上述的開場白後﹐我們要介紹實際的修法了﹕
在此稱為「六大瑜伽」的有另一個名稱﹕「五輪塔觀」。我們不採用後者﹐因為讀者不應只知五大﹐而應知道所有六大﹐以令物質與心性徹底地融合。此法之觀修有好幾個步驟﹕
1.入佛三昧耶(誓約)
如何進入﹖觀平放之月輪。月輪上出現「阿」字。認定此「阿」表空性之哲理。只要此標識出現﹐身心皆不復原有之凡夫身心﹐而行者即安住於與佛之誓約中。
2.生於法界(法界生身)
觀火大之種子字「拉」。由「拉」出生許多火焰將個體內部由頂至趾完全燒化無餘。其次﹐由佛所賜之火從頂而降﹐進入體內﹐向下燃燒。再來﹐此火蔓延令所有眾生皆被燒及﹐並且完全燒化。修此觀後便已克服一切阻障﹐消滅一切邪魔﹐而行者於觀修中不會再遭遇干擾。
3.觀五輪塔
這一部分應仔細研習以了解其中種種的對應及意義。首先應知這五個種子字﹕它們是佛智之五珍珠(依經所載)﹐或可被視為是五方佛之五心。當它們被徹底地修習了﹐就極易得到五方佛的加被。行者也應知它們所表之哲理﹕
例如﹐「阿」﹐表無生之無可得。這不是「沒有東西」﹐而是有一個難以了解的密意﹐除非個人有實修過﹐並且此中深義不是書本所能教導的。無可得乃指空性之無可把捉﹐並且即使我們這樣說明了﹐它還是多方面地呈現。
「威」表語之無可得。
「拉」表淨與垢皆無可得。
「吽」表業果(業感緣起)之無可得。
「康」表等虛空之無可得。
這最後一項的真正意義是說所有所作的事(尤其是在事部與行部密法中的修為)——行者修了這麼多供養﹐持誦咒語這麼多遍﹐等等﹐足以將天地之間皆以此等功德填滿﹐而功德之廣大可以等於虛空之無盡。
功德與空性的哲理背景是在大乘中已有的﹐但是密法的特殊之處可由下例顯示﹕從「阿」(此表無生)化現佛果。
還有﹐(顯教)大乘中並無咒語(所有咒語皆應屬密法)﹐咒語是經過(空性的)昇華過程之後才能得知的﹐並且是由密法果位方便的作用才出生的。因此我們要回顧我們對禪定所下的定義(見第三章﹐F)﹕「從抽象的觀念轉化成實際的證量。」在淨化與昇華之後纔有救渡的功用產生。因此我們說過﹐密法修持的目的是要終究救渡其他有情﹐而這是與大乘的態度大相逕庭的。(林註﹕此處之意思應是指密法發心在於即身成就佛果﹐隨即救渡眾生﹐而不是顯教大乘之菩薩道﹐在多生多劫成就後纔能真正救渡眾生。)
種子字「阿」實際上對應著地大。這不只是空洞的理論﹐而乃事實如此。正如大地出生萬物﹐無生之空性亦能顯現所有救渡的因素。這就是何以密法能究竟救渡群生的緣由。
接著是第二聲字「威」。因為它不是一般的詞語﹐而其本性為空性﹐所以法相由之而出生。正如花是由它被置於的水中開放﹐所以所有的密法都因為水大之性質及做為基礎而極具力用。
第三個是「拉」。萬法的本性非淨非垢。我們已經歷了小乘的淨化過程以及大乘的昇華過程﹐然而我們尚未達到功用的層次。由於種子字「拉」對應於火大﹐因此我們用這智火燒盡所有對心性與物質的貪欲。智火的作用就好比用來煮食的火。後者使食物變熟以供人享用﹐同樣地﹐前者則使佛法的精神食糧變為成熟。其作用名為「法相之淨化」。
第四個是「吽」。當我們了解「業不可得」之哲理﹐善與惡都消逝了。業之善惡分別在小乘中被強調﹐而在大乘之觀空中則被昇華(因為空性中無善無惡)。但這仍然只是觀修的理論直到行者修習名為「轉法輪」之密法。所有的法輪都在空性中﹐而此種字對應著轉這些法輪的風大。此中無善無惡﹐並且當這個也對應著神秘的識大時﹐行者就真的轉法輪了。
第五個種字「康」意為等虛空之不可得﹐因為所有的法(東西)在自性上為空性﹐因而與法身對應。那麼﹐法身遍一切處﹐而種字「康」與空大對應﹔因此在此密法中行者觀所有的供養(氣功﹐等等)﹐使之充遍一切處。行者甚至將微小的東西觀成遍滿虛空。在大乘中大家都知道法身是空性﹐但是缺乏此類的果位方便。
如果逐一觀修此等種子字﹐並思索其意義﹐那麼在如此觀修中就容易體驗到諸佛﹑神通及救渡功用的顯現。
4.在此觀中有兩重的觀想﹕一個五輪塔是(一如上述地)對應著行者之身體﹐而另一個則是在法流之海中出現的前者之倒影﹐也因此後者之五輪次第正好相反。行者之身立於地上﹐而身內最下層是地大。這樣子﹐這第二重觀想是要建立說身外的環境也是由五大構成的。就像我們所生存的行星﹕大地之上有水覆蓋﹐然後有熱(火大)﹐再有風﹐然後空﹐愈來愈由粗重轉為細緻。
或者也像﹐尊者指出﹐那些特別的中國球﹐一個包著另一個(有許多層)。
5.轉法輪只是修持咒結印。首先﹐自觀成佛﹐然後坐在佛土中行救渡所有眾生的事業。如果行者不知此中正確的咒及印﹐那麼至少可以觀想這個過程。
我們省略了許多修法的步驟﹐但上述的這些則是最主要的﹐並且因為它們的簡單而選取之。
注意﹕在陳先生的傳承中有些種子字似乎已異於它們的梵文發音。因此在上頭我們記述瑜伽士的傳承修法﹐並提出請大家注意說﹐「拉」字在梵文是「朗」﹐而「康」在梵文是「坎」。
F.金剛界中的五相成身觀(參閱附錄一﹐第二部分﹐C.2)
1.前行觀修
a.四無量心(四梵住)。這些我們已經多次提及了﹐並且曾答應過要在金剛乘中講到它們。它們在此有一種不同的意味﹐而是指空性。在大乘中它們得到的意義只是說這四種心發展到與法身等大。在金剛乘中則各加具一咒一印。在日本的密宗裡﹐它們都是以阿彌陀佛的手印為各自的手印﹔然而在我的定光之中﹐四種不同的手印顯現了。我們不強調這些﹐因為讀者不能修習之。他或她應當觀想咒語的意義及其伴隨之空性。不但這些無量心是與空性配合的﹐而且每一心都與一位不同的菩薩相關聯﹕
i.慈配普賢菩薩。
ii.悲配虛空藏菩薩。
iii.喜配觀世音菩薩。
iv.捨配虛空庫菩薩。
b.開心門。觀面前空中有「阿」。由此種字射出一道強光入心﹐使心門敝開而心識轉成智慧。心門開後﹐心形若宮殿。
c.入智印。觀行者面前有一白蓮花﹐蓮上有月壂而「阿」在壂上之中心。取此「阿」並將之置於宮殿內﹕這樣一來﹐佛智即進入行者心內。
d.合智印。我們都有本具的智慧﹐而此智即與佛智融合。後者是屬於果位的﹐而雖然我們只是觀想了佛身﹐佛智卻抵達來賜與加持。這是如何做到的﹖種字觀成在心中﹐但在佛智(做為一種灌頂)抵達後﹐這個種字就像是被此佛智納入加以保護一般。這意味著依循毗盧遮那佛的弘誓來修儀軌﹐並依法本所述來觀想無數的供奉。
e.喜悅三昧耶。證覺之後﹐親得此誓約之妙樂。
以上這些都屬於金剛界裡的預備基礎性質﹔現在我們來到主要的觀修﹕
2.五相(成身)﹕
a.通達心性(本心)。這就是說要通達哲理﹐了知不僅僅是我們的心性﹐連同我們身體的物質都是我們人身業報的結果。佛則不然﹐而是由法界出生﹐因此要先觀修心之本性。
b.修菩提心(觀)。觀想代表菩提心的圓月﹐直徑八寸。
c.證金剛心。金剛心以五股金剛杵表徵。觀杵如心大小﹐然後觀其變大至一如自身之大小(但不應認之為身)。再擴大至關房之大小﹐再大如虛空﹐然後還超越虛空﹕一個等於全法界的大杵。然後再逆以上次第觀杵漸次縮小。
d.成金剛身。有時觀此杵大如虛空﹐有時又令之小如芥子﹐有時又如心中之種字大小﹐最後則令杵與自身等大。
e.自生大日如來(現普賢身)。觀自己成就毗盧遮那佛。
以上是成佛的五個步驟。再來﹕
f.受用供奉。以佛身安坐﹐受用種種呈獻之供養。八空行母(金剛女)帶來供品。她們名為﹕金剛嬉﹑金剛鬘(林註﹕此又稱「金剛笑」)﹑金剛歌﹑金剛舞﹑金剛花﹑金剛香﹑金剛燈﹑金剛塗。(在我們的列表中(見第九章﹐B)﹐在瑜伽部的密法內有十六金剛女﹐但在此部密法中只有八位。)
行者至此所證之毗盧遮那佛金剛身即報身。自然地就要受用種種供佛的供養。
g.最後﹐在證毗盧遮那佛之後﹐就要轉大金剛輪﹐之後所有有情皆視為普賢菩薩。
「現在﹐」瑜伽士說﹐「我必須請讀者們回顧前面幾章﹐包括其中的表格﹐而在此回顧中他們就能好好地看出其中的關聯﹐並徹底地了解這個淨化﹑昇華﹑及功用的
程序了。」
G.如何每日修習這些觀修
1.早晨——一座﹕
修氣及此章中所列之所有前行觀修。
2.午前——兩座﹕
a.胎藏界之六大瑜伽。比起其他觀修來說﹐此法應修較長時間﹐而其重點在於身體之五大。
b.金剛界觀修。特別強調四無量心及所有前行。在這些修法中所有的步驟都要在一座內完成﹐但我們在此提出需要特別注意的項目。
3.下午——兩座﹕
a.胎藏界﹐而六大瑜伽中要特別強調環境之(五輪)塔以及轉法輪。
b.金剛界。注重五相及受用供奉。
4.夜間——一座﹕
以適當的咒及印修「披金剛甲冑」之前行。例如以特別手印結觀想之片片鐵甲成甲冑護體。當此佛法之甲冑牢牢繫好﹐邪魔即無從攻擊。由於正確的手印不能在此提供﹐讀者們必需從合格的上師處領得完整的教示。行者也應持誦金剛薩埵的〈百字明〉。此舉有兩個功用﹕可以防止惡夢﹐並且做為日間所有過犯之懺悔﹑補闕。
H.證德
關於這些修法有兩種理論。留傳下此傳統的日本人說﹐依這些法觀修便可以即生成佛。他們還宣稱說﹐瑜伽部的密法是無上瑜伽﹐此外沒有更高的密法了。這是很錯誤的說法﹐因為他們的傳統內從未有過西藏的無上瑜伽(的密法)。
在東方的傳統中﹐六大只做為心性來修習﹐而未顧及其物質方面。他們從未經由無上瑜伽的氣功修法來修自身的五相成身。通過(修習)本書內所示的可靠的無上瑜伽觀修﹐能量(物質)會被轉化成佛的智慧身。
然而﹐日本密宗行人把瑜伽部密法視為最高的﹐雖然其修法並不涉及物質方面。結果﹐甚至瑜伽部的成就者在死後留下肉身(不朽)﹔而無上瑜伽的成就者則無有肉身可留﹐因為肉身完全轉化成智光(虹光)了(見附錄一﹐第二部分﹐B.3)。有一位真言宗(日本密宗)的日本祖師﹐留下不朽的遺體﹐並且每個月都要剃鬚髮﹐一如生前。他們很以此「奇蹟」自豪﹐但這並非好兆頭。這是將影子當成實在的。
對我們所做的兩種瑜伽的比較還有更進一步的經據——在《大毗盧遮那佛經》內的〈三摩地儀軌〉中有云﹕
「任何有情若得值此法﹐
並虔誠修習日以繼夜﹐
在此生中當證歡喜地﹐
十六生後即圓滿證覺。」
東方的傳統犯了一個錯誤﹐它說如果觀修金剛界的十六菩薩﹐那麼由於原則上修一尊菩薩即等於一生﹐所以當十六尊都圓滿修成時﹐即得(即生)成佛。這是很大的錯誤。
我只相信此頌應依字義來解。它很清楚地說出﹐修此等觀修的行者在此生最多是能達到菩薩道初地之歡喜地。接著我們還可追問﹕「修此等法十六生之後﹐若不值遇其上之無上瑜伽﹐是否真能成佛﹖」任何人在積集足夠功德而登初地以上之菩薩位後﹐自然會遇到無上瑜伽﹐而不會停滯在只能修瑜伽部的密法之中。由此可知那些宣稱瑜伽部密法是最高的人﹐並不在那些修最後十六生的行者之列。
在西藏大家都相信說﹐若未經無上瑜伽之修習﹐即不可能圓滿證覺。
I.補述
在日本﹐(密宗)有兩派﹔東密(真言宗)以及上章提及的兼容宗派——天台宗。兩宗皆以修密法求證圓覺。後者的開宗祖師留學中國以得密法傳承﹐但他也參學了天台宗及禪宗。他將三宗融合為一(因此日本的天台宗﹐雖然部分源自中國的天台宗﹐卻不是同樣的)。然而﹐他是較側重天台的宗旨的。
在密宗的東方傳統中﹐胎藏界是金剛界的基礎﹐而他卻加以顛倒過來﹐使得胎藏界居於最高位。他還說法華三摩地(三昧)是最重要的﹐而且(與之相關的)《妙法蓮華經》是一部密續。這是錯誤的﹐因為它不分辨顯教與密教的宗旨。天台宗中從未教示此等分別﹐但在閱讀本書之後就會清楚看出了。
中國的天台宗建立了對任何事物都有三諦(真﹑假﹑中)及三觀(空﹑假﹑中)﹕空觀是指觀其性空﹐假觀是指假名成立﹐中觀則合之為一。此三者表達了任一法相之圓融三諦。在學術上來說﹐這個教示是很確切的﹐但對實修則無甚助益。即使二諦(因緣上有﹐本性上空))也不是真正可欲的﹐而只是傳法上的一個方便和平常說話的方式。至於分成三諦則完全無需。就實修而言﹐採取沒有二元的立場﹐例如西藏諸舊派(指紅教﹑白教及花教)所為﹐是更值得歡迎的。
因此我們必須清楚地宣告說﹐智顗﹐中國天台宗的實際創始者﹐從未學過密法﹐而法華三昧是大乘的觀修。
讀者也可能問說﹕「東方的傳統目前是只有在日本弘傳嗎﹖」答案為「否」。在最近百年內曾有一位(王弘願)居士去到日本領得傳承﹐而後回到中國﹐並且介紹了許多日本書籍。他有許多弟子﹐其中之一的
在日本此傳統完整保存著﹔對所有將之保存並留傳直至今日的大德們我們應當十分地感戴。
我們打算告辭﹐因為已經九點鐘了。供花在水中看來鮮艷﹐而陳先生說﹐當我們再來時它們還會依然在此恭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