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垠之本來 開示、錄音與校訂:林鈺堂上師 節錄〈一念契入無垠〉第四段: 無垠之本來,畢竟無可限量,故曰:「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故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於一切有為法則曰:「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佛法慈悲所指,不離無垠之本來。
呃——近来呵,那個疾呼叫我說把以前——很久以前寫的一個——〈一念契入無垠〉呵,這一篇呢,翻成英文吶。然後翻成英文以後呢,她自己中英這樣對照著在看嘛,那她發現說,裡面的第四段呵,那個——為什麼是這樣講?很難懂。所以她就請我講解,以便呢,她筆錄出來,這樣大家都可以——如果有不懂,都可以了解一下,這樣子,呵。 第四段的開始一句是說,「無垠之本來」,就是說無限——本來的情況。我們——一切有情本來的情況呢,是無限的。那麼,這個無限的本來是怎麼樣呢?「畢竟無可限量」,是說究竟上來講,是沒有辦法去限制它,也沒有辦法可以去量度它的,呵。那麼,瞭解了這一點以後呢,我下面寫說「故曰、故曰」的,是什麼意思?就是說,因此,由於這個本來是無限呢,所以在〈心經〉裡面就說,「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是什麼道理?因為生滅呢,是說東西存在、不存在;垢淨呢,是說東西它的質是怎麼樣;是好的?是壞的?那麼,增減呢,是說東西的量,是多還是少。可是這些問題呢,能夠有這個問題,都基本上你要認定說有一樣東西,它是跟其他東西,跟周圍不一樣。你能指出一個東西它是獨立的時候,你才能講到說,它有沒有哇?它是好壞啊?它是多少啊?可是現在問題是,你原來的情況是一切無可以限制,也無可以量度的時候,就是什麼?是一切是一體的;一切一體的時候,根本分不出一個——哪一個是你,哪一個是我。沒有兩個、兩個的時候,你就談不上這一些生滅、垢淨、增減的問題囉。 然後,同樣的道理,為什麼在《金剛經》裡面說,喔——「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呢?頭一個部分說「應無所住」。「應無所住」就是說,因為本來是沒有辦法抓到哪一個是獨立的,都是跟其他一切一體的;所以呢,你不應該心裡有任何執著,因為你執著一處的時候,你就偏頗;怎麼講?你就以為只有這個好,可以離開別的,其實都是息息相關,沒有辦法這樣子做。你這樣子做,因為你不是看到全局,你做出來的都會不對的,呵。那麼,但是呢,它後面為什麼還要加一句說「而生其心」呢?因為它如果只說「應無所住」,那麼一般人根據這一句話會以為說,哦,那就叫我們心裡不要有任何見解,不要有任何分別。那、那這個人跟一張白紙也差不多,或者就渾渾噩噩地過日子。這個也不是佛法要教你的。它的意思是說,後面說「而生其心」是說,你還是可以起念頭,可以做事。但是呢,你先做到第一步;你沒有偏頗,沒有執著的時候呢,那麼,你看、看出來整體是什麼樣一個情況,是無限的一體。那麼,這樣子所發出來的心呢,都是菩提心呃,都是為一切眾生。不會說只要哪、哪一個好,不管別的,什麼;都不會有這一些事情;而是說怎麼樣子是可以普及一切、普利一切的,喔。所以,《金剛經》裡寫這個字,它、它必須這樣講;不然的話,偏於好像說,什麼都沒有才是對的,那也是錯誤的嘛,對不對? 那麼,《金剛經》裡面又說,一切有為法是「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它為什麼說「有為法」?是這樣——因為所謂的「有為法」就是說,是我們人類呵,有心去造成的,有心去做出來的事情呃。所有這些人有心去做的東西呢,因為本來並沒有這些東西,這只是人心裡面執著的結果呃。你有時候有這個見解,但是你等一下又改了見解;喔,這個地方的人有這樣的見解,別的地方、別的時代的人又有不同的見解。所以,這些東西只是人心一時執著所出現的,那麼,隨時可能是變化;為什麼?人心一變,這些東西也跟著變。所以,這些東西呢,好像眼前大家都、都認為該這樣的時候,是很真實呃,隔——等一下人心一變,因為本來是沒有的,它就又、又像夢幻泡影,又像露電,就都不長久囉,就都不見了。 那麼,最後講說「佛法慈悲所指」,是說佛法講的這一些,前面講的這三句,都是大家常講的說,很重要的這個經句嘛。那麼,這些是基於慈悲來講的,呵。就是希望大家了解,你平常生活裡執著的這些的真相嘛。那你瞭解了,你才能從這些糾纏、執著裡面——喔——被這些限制,從這種痛苦裡面出來嘛。那麼,這裡要講的就是說,它們這些所指,其實都是基於本來的情況。所以說「不離無垠之本來」,就是說這些話的根本上,它都基於說本來是無限而來說這些話的,呵。好,就講到這樣。再見,嗯。
吉祥圓滿
二○一四年一月一日 |
[[Home][Back to list][Related works: One Thought Expanded to Limitlessness 一念契入無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