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讚〉之說明
講解及校訂:林鈺堂
筆錄:弟子綿延
諸天讚(行者用)
陳健民瑜伽士
敬禮 本師釋迦牟尼佛
敬禮 護持佛法諸天尊
本師文佛親口宣 自兜率天生閻浮 出家降魔轉法輪 諸天讚助無厭倦
希有世尊難逢遇 最初勸請降誕者 無上大恩是天尊 伎樂八萬四千音
聲聲勸請佛降生 勿忘我等可憫眾 捧缽四天請降生 佛聞此音乃受請
無上大恩是諸天 佛生一十二年前 淨居天尊先佛來 示婆羅門宣預言
謂有佛祖當降生 勝族選擇卅二德 智幢天尊所請問 如白象形下閻浮
勝光天尊所建議 下時諸天皆會集 四天及釋提桓因 夜摩天兜率陀天
樂變化天他化天 娑婆界主梵天王 梵眾天與梵輔天 妙光天與少光天
光嚴天與淨居天 以及阿迦尼吒天 摩醯首羅及餘天 捨棄諸禪三昧樂
從誕乃至於涅槃 常持淨心以侍佛 末世福薄聖賢少 具願菩薩應化者
願如請佛之故事 速請多請我啟請 末世縱有聖賢生 染污緣多難清淨
願如侍佛之故事 密密將護我啟請
佛既入胎淨居天 於佛父王現半身 說偈為報希有事 夜摩天等現妙宮
以為聖后之所居 佛既誕已諸天女 各捧妙油浴聖母 供佛天衣與寶具
梵王帝釋乃變化 極端正摩那婆身 演吉祥微妙讚詞 摩醯首羅與淨居
設大供養來慶賀 佛由生處入宮中 天女或持孔雀傘 或灑香水道路中
或執寶花或瓔珞 各類各五十萬女 色界諸天持寶幡 欲界諸天持寶蓋
如雲佈滿於虛空 佛配妃後處深宮 諸天說偈勸出家 兜率天名應出家
飛至殿上誦妙偈 讚嘆出家勝功德 並感宮中諸樂器 不奏自鳴勸出家
佛遊四門以觀察 淨居天尊於東門 化作老人以感佛 於南化作多病人
於西化作已死人 於北化作大比丘 為佛正說出家法 佛乃告父求出家
父王簡練勇猛士 晝夜戒備於內外 重門一響驚十里 無天之助何能越
藥叉大將二十八 毗沙門宮共候命 淨慧天尊施神力 令諸勇士悉昏睡
莊嚴遊戲天尊者 令諸象馬皆寂眠 嚴慧天尊施神力 於虛空界佈寶路
法行天尊施神力 令彼宮女變壞相 開發天尊施神力 令佛中夜忽獨醒
釋提桓因示道路 弗沙星與月合時 佛於中夜果醒起 安詳而出合掌立
正念十方一切佛 四天各領天眾來 釋提桓因立虛空 諸天同時大聲請
此正是時速出家 車匿既牽乾陟到 昇虛而行六震動 宮內外眾皆不知
夜裡經行六由旬 既至仙人苦行林 別車匿與乾陟後 孤身遠離華貴地
空林唯天最可親 當時誰人解事佛 替人事佛謝諸天 知佛嫌衣驕奢耶
淨居天尊供袈裟 佛乃自稱真出家 末世善根難培養 貪著五欲難出離
或以淺根希深行 冒充菩薩不出離 或雖出家入於廟 統眾大早不修行
如是離家復離廟 雙重出離勝妙器 願諸天尊嘿護佑 如護文佛真出家
佛六年苦修禪定 日食一米一麻耳 常為天眾所護持 波旬伺過不可得
善生女欲供梵志 淨居天遮梵志身 善生唯見文佛在 供吉祥相之乳糜
赴菩提場金剛座 十六天尊守此場 其名曰轉進天尊 無勝天尊施與天
愛敬天尊勇力天 善住天尊持地天 作光天尊無垢天 法自在天法幢天
行吉祥天無礙天 大莊嚴天淨戒天 蓮花光明十六天 皆曾得不退轉位
常時竭誠護道場 帝釋復化作刈人 供吉祥草為佛墊 大梵天王廣陳供
珍寶無量遍虛空 佛既入座發宏誓 六欲諸天東南住 防護障難恭而謹
四維上下皆有天 圍繞恭敬以防護 波旬統率魔男女 威迫媚誘逞所能
淨居天尊申警誡 無數諸天散天花 讚歎佛不為魔動 既成正覺現瑞相
諸天歡喜獻眾寶 天女各唱讚美詞 淨居讚後遍光讚 梵天讚後他化讚
化樂讚後兜率讚 帝釋讚後四天讚 並申無量廣大供 末世修行障難多
行者多欲魔得便 邪說王難攻其外 苦病疑心攻其內 五陰熾盛不易除
證量淵微不易達 修者如毛成如角 諸天見之寧不憫 如護文佛圓滿果
願諸天尊勤將護 令諸行者離魔障 生圓次第疾證成 六通十力皆具足
顯著金剛道果德
佛證果後嘿然住 波旬竟敢勸涅槃 螺髻梵王娑婆主 為我苦眾勸請佛
三勸三請轉法輪 當日懵懂之人類 誰解如天王勸請 於今人間有佛法
飲水思源謝天恩 佛既許可轉法輪 菩提樹守者四天 受法光明與樂法
法行四天復請問 當於何處初轉輪 欲色二界諸天眾 各將寶幢與寶蓋
為佛嚴淨鹿野苑 八萬四千寶獅座 佛合為一坐傳法 佛度比丘五尊已
為度迦葉十八變 帝釋聽經顯光明 佛受供已欲澡洗 帝釋指地而成池
佛欲浣衣帝釋知 為取四方大好石 佛欲曬衣帝釋知 復取六方石備用
其後各處轉法輪 或上於天或下海 乃至涅槃於雙林 諸天無時無方所
不為文佛之侍衛 末世魔軍勢力強 處處道場多障礙 國王宰官多邪見
博學之士偶得信 亦少如法而修行 間有成德之志士 欲建無上大法幢
財力人力每不足 願天回憶文佛事 曾費幾多維護力 如今縷縷一線法
如是法脈極珍貴 當超護持文佛力 倍加努力咸擁護 令其大願成德士
壽長福多權威大 得續文佛大事業 重興廣大佛法幢 密密將護我啟請
密密將護我啟請
癸巳秋陳健民撰于西竺茅蓬
護法諸天啟請偈 林鈺堂
文佛八相成道曾蒙諸天勤護持
正法億載弘揚仍賴眾聖竭忠貞
今天是九月二號,我們要來講陳上師的〈諸天讚〉。〈諸天讚〉原來只是他自己讚,所以寫的是適合於一個修行人,後來到了一九八三年的時候,他把裡面改了大概六句,這樣一改有什麼好處呢?就是改了以後廟裡面可以念。因為讚裡面有些話是出離的居士用的,到廟裡不能這樣講,所以他改那種地方。那我們現在開始講,遇到那六個地方的時候,順便把寺廟用的改成什麼也講一下,這樣子。
我以前有作過一個,那也是因為〈諸天讚〉而起來的靈感,就是作過一個護持佛法諸天尊的一個表。我記得在《法露集》裡面有說明。那個表本身我們有印過,後面有寫說這個表是根據什麼經跟什麼經,怎麼樣子編起來的。現在我們稍微看一下,我把這個表拿出來,它是〈護持佛法諸天尊名位表〉。一邊我寫一句是說「文佛八相成道曾蒙諸天勤護持」,這邊是說「正法億載弘揚仍賴眾聖竭忠貞」。就是說像以前護持釋迦牟尼佛一樣,我們現在弘法希望你也繼續加持。那這個怎麼排呢?這個後面有製表的說明。在經裡面有哪些經是記載釋迦牟尼佛的生平?《普耀經》、《修行本起經》、《中本起經》、《太子瑞應本起經》什麼、什麼這樣子。那在這裡面我們只挑兩個出來,一個是《普耀經》,一個是《釋迦譜》。為什麼呢?《普耀經》裡面是把很多天的名號都寫出來。有的經寫得詳細,有的經寫得不多。那《釋迦譜》裡面是把很多釋迦牟尼佛生平的經的文章放在一起,給你看說這裡是怎麼記載,這裡是怎麼記載,這樣子。所以只拿這兩本,就等於說其他的差不多都有了。然後我們就把所有的經文讀一次,哪一尊的名字出來就記一下,但是有時候同一尊他有不同的名字出來,當然要算成同一尊,就選定一個名號,然後統計哪一尊出現多少次。提到一次就表示他一個護持,這樣的意思。經過這樣的統計以後,排成這個表,不是有很多、很多行嗎?最高的當然是功績最大的,就是出現次數最多的;同一行裡面中間是最大,最大的是那個最大的天帝,帝釋,就是釋提桓因,釋提桓因在中間,他的右邊是第二,他的左邊是第三這樣子排,就像我們排佛像的規矩。一行是九尊,這樣子一路下去,作出這個表,就是看他的功績。照這樣的時候,有時候很奇怪,我記得供養的天女眾,她們應該只是侍女,可是因為她們出現的次數多,所以地位還蠻上面的,我那時候作的時候有一個印象,你有興趣可以找一下,就是說供養的天女地位還蠻高的。好了,現在不去找這個,就是知道這個跟〈諸天讚〉有關的,也是很好。
陳上師為什麼要作這個〈諸天讚〉?他說以前釋迦牟尼佛弘法的時候,他還不是很多都是靠天神嘛。像有人問他說,你的光為什麼這麼殊勝?他說一方面是我自己的三摩地,一方面是因為護持的天神在旁邊,所以加起來才那麼大。那麼他怎麼樣讚諸天呢?基本上就是說釋迦牟尼佛的生平是怎麼樣,然後在哪裡都是靠什麼天、靠什麼天。這本主要是這樣講。那麼先敬禮本師釋迦牟尼佛,然後敬禮護持佛法的諸天尊。因為天神不見得都護持佛法,我們重點在護持佛法的天神。
他說「本師文佛親口宣」,下面這些是釋迦牟尼佛自己講的。他是從兜率天那裡降生來這個世界的。「閻浮」是南瞻部洲,就是生我們這邊。他出家,出家並不是去廟裡,那時並無佛寺。他是創教者,所以開始只是離開家裡。然後降魔,他證無上正等正覺以前魔來試探,他也都能夠不為所動,魔就自己退了。那麼接著轉法輪,就是弘法,從鹿野苑第一次講四聖諦什麼開始,整個這些過程裡面,他怎麼樣能夠出家,能夠降魔,能夠轉法輪,都是承蒙「諸天讚助無厭倦」。都是靠諸天,這些護持佛法的天神的幫忙,而且沒有厭倦。「希有世尊難逢遇」,世間這麼少有的,所謂「世間」不是只有講人間,佛法所謂的「世間」是凡是在輪迴內的都是世間,所以是指六道。六道都要尊敬的是很難得碰到的,佛出世是不容易。那麼 最初請他下來的這種最大的這個恩,因為沒有人請的話,也許他就不下來了,你怎麼辦?那麼這個大恩也是天尊。天尊去請的時候,他旁邊很多天女奏音樂,有八萬四千種音。這代表說有八萬四千種法門的意思。每一聲都在請他要可憐這個世間來教化他們,所以要生為人來教化人嘛。那麼請你不要忘記我們這些可憐的眾生。四天去請他降誕的時候,他們捧的缽,我記得那個故事是說,四大天王每一尊拿一個缽,然後合在一起,變成一個缽,所以等於一個四瓣形那種花的樣子。那麼他聽到人家請他下來,他就說好啊,就來降生了。所以這個無上大恩是靠他們了。
那麼他還沒有生的十二年前,就有一個淨居天尊,現成一個婆羅門的樣子,來跟他出生的王國,應該是跟國王講,說會有佛祖來。那到底要到哪一族去降生呢?因為還是有那麼多地方可以生啊,要在哪裡生?有一個天尊叫智幢天尊,他就提起要怎麼樣纔能夠夠資格生一個佛出來。他們就選父親是誰,母親是誰,因為有什麼德這樣,然後才決定父母。「如白象形下閻浮」,這個意思是說,他們說他媽媽要懷孕他的時候,有夢到一個六牙白象下來,所以說他就是這樣子下來的。而以這樣形像下來也是一個勝光天尊建議的。他大概講說這樣的話有什麼好的意義在,表示你佛是真的多麼殊勝什麼,藉這樣讓母親知道她的懷孕是很棒的。那麼他要誕生的時候,諸天來會集,來護持他、送他,四大天王還有釋提桓因,就是剛剛我們講的帝釋。有夜摩天、兜率陀天,這些天也是佛法講的三十三重天一個一個天的名,也表示那個天的天族天眾,他們都來了。樂變化天、他化天,然後娑婆界主梵天王、梵眾天、梵輔天這些都是天的名,如果想要深入了解,就要去找佛學大辭典,他們就會講什麼天又是怎麼特別。妙光天、少光天、光嚴天、淨居天、以及阿迦尼吒天、摩醯首羅及餘天,摩醯首羅好像是大力天的樣子,我也不記得了。然後他說「捨棄諸禪三昧樂」,這些天神,我們講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不同的天就不一樣了,有的天還有形像,色界天還有,到無色界天就都只是在禪定裡面,沒有形像,他們為了護持佛法就「捨棄諸禪三昧樂」,就從禪定的樂裡出來,才能變化來幫忙。從佛誕生到他涅槃,他們都是以清淨的心,保持清淨的心來供佛,沒有求什麼只是說希望佛能因為他們的幫忙,容易教化造福更多眾生,就是菩提心。
「末世福薄聖賢少」,就是像我們現在,照佛法講,佛剛出來的時候有幾百年,這有不同的說法,通常說五百年,佛出來的時候「正法」在,是他自己親教的有了,再來的叫做「教法」,是他講的這些,弟子們又傳下來,可是傳傳傳,傳到後來是「像法」,像法就是外面像,裡面精神都沒有了,這些佛學辭典都可以找到的,你去找「正法」、「末法」什麼的,它會講這些分別了。到後來末法的大概就是說,都快滅了,都已經沒有什麼真的在了,這樣的意思。那麼福薄是指眾生的福薄,我們所謂「末世」,來到現在福報很少,福報少所以你就沒有那個福份去得到聖賢的教導,所以這種時候能夠出來的聖賢是很少的。那麼他現在說,在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要怎麼樣啟請?「具願菩薩應化者」,這些已經發了大願要渡化眾生的菩薩們,你們的願是要來廣渡眾生的,那麼希望就好像以前諸天請佛下來那樣的,我要請這些天神,要多請這些菩薩們來教化。太少聖賢了,你們要像請佛那樣,多請這些佛、菩薩來。「末世縱有聖賢生,染污緣多難清淨」,他說現在還是有活佛在,有沒有?可是這些活佛生出來以後,哇!糟糕了,為什麼?他的環境都在搞世間的事情,使得他很難有清淨的教法弘揚,反倒變成在做一些世間性的東西了。那麼所以他說,希望像你們以前侍奉佛那樣好好的保護他,希望你現在不但請這些聖賢來降誕、來渡化,而且好好保護他們免得他們受到污染,這樣的意思。「密密將護我啟請」,「密密將護」就是把他保護得很好,保護得很嚴密。
那麼,佛已經入胎以後呢,佛的父王看到淨居天只現上半身,跟他爸爸講什麼呢?他念了一個偈,跟他用偈來說,啊呀!很難得的,佛降誕到你們家了。那麼同時夜摩天等,就是不只一個天,他們化現出一個很好的宮殿,來讓他的佛母可以住在那裡。佛生出來以後,天空中有很多天女,用妙油、香花什麼來洗浴佛的母親,而且供給佛很好的衣服,天衣啊,寶具啊,好的用具。然後梵王跟帝釋兩個都出來了,他們就現很端正的摩那婆身,摩那婆是什麼我也不知道,反正變出世間可以看得到的身出來。像這種你可以去查一下佛學辭典。那麼代表諸天現身出來,在那裡講一些吉祥的讚詞。摩醯首羅與淨居這兩個天,就變化出很大的、很多的供品來慶賀。「佛由生處入宮中」,因為佛是他媽媽在路上一棵樹下生的,照他那個講還是脅生的,從脅下生出來的。這裡有一點,陳上師說他也遇到過西藏的一個活佛,也是脅生的,不曉得怎麼樣有人是這樣生的,不曉得,但是他是這樣講過,我就順便講一下。然後她生了以後回宮去了,在這路上,天女有的拿著孔雀傘,有的路上給她灑香水、香花,或者拿著寶啊,或者瓔珞,種種的東西,那麼每一種就有五十萬的天女,看多少來朝。色界天的天眾拿著寶幡,寶幡就是旗子,通常講的是那個長長的旗子。那麼欲界天的呢,就是拿著寶蓋,多到像雲滿佈於虛空一樣。
佛配妃後,他長大了有太太了,住在深宮裡面,那麼這個時候諸天也怕佛現在化身出來,有這麼好的享受,會留在宮裡不能好好的救渡眾生。而且他出來要示現出家,也是整個過程就是教人家,你要怎麼樣才能得到正等正覺,有沒有?你要離開家庭啊什麼這樣。那麼諸天看時候到了,就用偈語來跟他講說,噢!現在是該你出家去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時候,以後要教化眾生的時候。那就有一個兜率天,他的名字就叫「應出家」,這樣一個天飛到了殿上,就念好的偈語,讚嘆說如果出家修行的話是有多好的。而且他這樣子讚嘆的時候呢,能夠使宮中的樂器,也沒有人在奏,都伴奏起來來勸他出家。那麼佛曾經出遊的時候,從宮裡出來到城裡到處走。到東、南、西、北四個門,每一個門看到什麼呢?他說連看到這些老、病、死,都是天神變化的,要教化他,所以提醒他。在東門就是淨居天尊化作老人,讓他知道說將來會有老的苦。在南門,照他這樣講的話,都是淨居天化現的。南門就又變成一個病的人,讓他看你要是有病,這個問題你要怎麼解決?到西門看見死的人,他才想到說最後還要死,那眼前這些有什麼用呢?那麼到北門,前面是問題嘛,三個門,老、病、死你會遇到的,生已經生出來了,老病死的問題,提醒問題以後,最後北邊給他一個出路,就是現一個修行人,他纔知道還有修行的路。他已經是人嘛,這樣提醒他。而且他知道這個人怎麼跟別的人不一樣,是出家人的打扮,那時候當然也不是佛教的,本來印度古時候就有修行人,所以這裡嚴格講不是什麼比丘。不是,但是你也可以叫「比丘」,因為「比丘」的意思只是乞士,只是要飯的。修行的人都是自己沒有去管生活了,都是要飯的。那麼這個要飯的修行人,他問他說,你為什麼這樣?他就跟他講說,我們是為了修行,所以不管任何事。他這纔知道還有人這樣子。他看了,他想如果出家可以超越老、病、死的苦,那我也要去了,不然我做到王最後還是老、病、死,怎麼辦?他就跟他爸爸說要走了。
他爸爸想說這個國家將來要交給你,怎麼可以讓你跑掉,當然是不要嘛,就挑選了一些勇猛的將士,「晝夜戒備於內外」,內是宮,外是城,宮廷跟城都有派人守住,而且是二十四小時守住。「重門一響驚十里」,把那個門都弄成怎麼樣子?一動的話,聲音會很大聲,那你就不可能跑嘛。「無天之助何能越」,如果不是有天來幫助他,哪裡能夠跑出來?那麼他說,藥叉大將有二十八尊,到毗沙門天王的宮殿去待命。淨慧天呢,用他的神力使在守衛而不讓他跑的這些將士,都昏睡了。然後莊嚴遊戲天這一尊,使得所有的象、馬也都睡著了。嚴慧天尊是使虛空中忽然有了珍寶做成的路,那麼法行天尊使宮女變壞相,就是暫時讓他看到說,你看!眼前好,這麼美麗的,將來不過如此,有沒有?開發天這一尊,使他半夜的時候忽然醒過來了。忽然醒過來又看到身邊本來很美好的這些,原來將來也只是這樣子,沒有什麼可以眷戀了。釋提桓因就帶路,他說他出家那個時候,就是一個叫做弗沙星跟月碰到一起了,就是看起來在一起的時候,他就在半夜醒來站起來了,然後很安詳的走出來。那麼他合掌站在那裡,想著十方一切得正覺的事情,這個是表示他的心就是向著理想的目標去了。這個時候四大天王帶著他們的部眾來了。釋提桓因站在空中,所有的諸天同時大聲的跟他說,噢!現在就是你要出家的時候了,趕快吧!那麼他的馬夫叫「車匿」,牽他的寶馬叫「乾陟」,就是他的馬夫把他的寶馬牽來了。他就從空中的寶路走出來,另外一種講法是說,怎麼過那些城牆,就是四大天王各托著一條馬腿這樣子飛出來的。
那麼六震動是什麼?凡是地神高興的時候,就是佛出生啊、佛出家啊、成佛啊、佛涅槃啊,大地都會有六種震動,它會上下左右六種震動。但是這種震動不會傷及人或物,什麼都不會,就只是表示他歡喜,所以他六震動是講這個。地神很高興佛出家了,所以那時候有六震動。(弟子:就是我們的地震嗎?)對!但是這種地震是很輕微,也會上下,也會左右,也會轉什麼的,會有輕微的這種,就表示地神很高興。這種都是可以在辭典裡查得到的。剛剛不是說天神已經使大家都昏睡了,所以他「宮內外眾皆不知」,都沒有人知道他跑掉了。那麼他夜裡一直走,走了六由旬,由旬是古時候的單位,我們現在也不知道實際上到底有多遠,就是有一段路了。到了仙人的苦行林,這裡所謂的「仙人」就是印度教的修行人,他們都聚集到森林裡面,不只是修行而且是修苦行的。那麼他就離開了他的車伕,叫他回去了,他也不用馬了,以後就是修行人就走路了。「孤身遠離華貴地」,他本來住皇宮的,他現在一個人了,本來多少侍者,現在什麼都沒有了。在這樣子空空蕩蕩的樹林裡面,只有靠天了。「唯天最可親」,就是靠著這些天尊。當時有誰知道說這是將來的佛?一個普通人一樣嘛。回到你只是一個人這樣子。那麼他這裡要感謝了,他這裡不但稱讚他們而且是要感謝他們替人事佛。那時候沒有人懂得做,就是多虧你們了。知道他「嫌衣驕奢」,他本來穿的是最好的衣服,王子的衣服,現在要修行了,不要穿那樣的衣服的時候,淨居天就給他一件袈裟。那古時候還沒有和尚,就表示修行人那種破破的衣服。那麼佛連衣服都換了以後,記得好像傳記是說,他那時還把頭髮剃了,至少剪短或什麼。他自己說,啊!我現在真的是出家了,因為我連身上的東西也都已經換了嘛,不再是王子的東西了。
我的印象是,這個讚原來最早的時候是整個下來沒有分段的,後來這個分段是我把它弄出來的,要不然太長了人家很難懂,我就把他弄成一段一段的。我這樣分的時候,每一段的前面是講佛當時囉,怎麼樣子的過程,然後諸天怎麼樣子的幫忙,但是他總是不忘說,他作這個讚頌有一個目的嘛,就是以前是這樣,希望你現在怎麼樣。他說現在我們末世,佛法的末世,「善根難培養」,要說有人懂得要做好人都不容易了,何況這裡所謂「善根」也不只是做好人,就是這些能夠發心想要得解脫,能求正覺這樣的很難培養。那麼「貪著五欲難出離」,一方面很難培養他們,因為缺乏正確的指導,缺乏好的環境,另一邊誘惑又很大,種種世間的享樂,那他貪著這些享樂的時候,怎麼離得開?離不開了嘛。剛剛那個是先說大環境,好的要培養也不容易,然後往世間拖的力量又很大,再來偶而有少數說懂得要往好的走,要往解脫的路走,可是呢,「淺根希深行」,他這個根器其實是還不可以做很深的修行,他以為說我就是可以,自己以為了不起,怎麼樣呢,「冒充菩薩不出離」,他說你看,因為我們現在維持講的是以佛為楷模,是要出離,對不對?佛來降世都出離了,我們現在說,噢!我就是佛、菩薩,在這邊可以跟他們「和光同塵」,就是說跟他們混在一起,我是可以教化他們的,所以我不出離;給自己這樣一個理由。但是他說其實你是冒充菩薩,因為你沒有到那個真的自己已經得解脫的地步啊。
那麼他說甚至到什麼呢,你雖然已經出家到廟裡去了,這樣看起來好像出離了,「統眾大早不修行」,這個「大早」是太早的意思。因為古時候有祖師,祖師說因為我很早就作方丈了,就忙了,所以我到現在都還沒有修到什麼地步。有過祖師這樣講,所以他拿那種例子來講,出家又沒有時間深入的修,因為你太早作方丈什麼。但是現在呢,這裡其實是在講他自己,他說「如是離家復離廟」,像我這樣子,也已經離開家庭了,為了修行跑到西藏、西康,跑到印度。又想要好好的修就不去廟裡了,那麼這樣子雙重出離,就是俗的也出離了,廟裡他嫌它還是世間味太重,他也出離了,這麼好的一個法器,這麼殊勝的一個好法器呢,希望諸天尊能夠默默的來護佑我,就如同你護佑文佛那時候是真的出家一樣,希望護佑我這個真出家的人。那麼這裡「如是離家復離廟」這一句,到了寺廟用的呢,他就改成「入已如教守戒者」,他說已經入了廟了,能夠跟佛法教導的一樣來守戒律的話,這樣子也是「雙重出離勝妙器」,因為你入了廟出家了嘛,那是俗的出了,你進了廟照著佛講的你有好好守戒律,那麼你廟裡的世俗相就可以避免,這樣的雙重出離了。這裡要講一下,剛剛最後這四句裡面的頭一句,說「如是離家復離廟」,那個時候寫是陳上師以他自己的觀點寫的,所以這樣講是適合在家的居士,出離專修的居士,也已經不在家了,但不是出家人。後來好像是一九八三年,他改成也可以讓廟裡來念這個〈諸天讚〉,所以這裡就開始改了一句,一共我記得改了差不多五、六句。這一句「如是離家復離廟」改成「入已如教守戒者」,就是說已經進了廟,就是出家,並且根據佛、菩薩的教法,有在守戒的這些,改成這樣子。這樣子改「入已如教守戒者」,出家人念就沒有衝突了,跟他的身份沒有衝突了,所以就改了這樣一句。好,那我們下面再看了。
「佛六年苦修禪定,日食一米一麻耳」,就是說佛出家以後呢,先是跟著那些印度教的,因為當時還沒有佛教啊,跟著印度教那些苦修的人在修。那在那裡實修的時候,他們因為是修苦行,所以連吃也吃得很少,怎麼樣呢?每天只嚼一粒米還有一個芝麻,「耳」是語助詞,就是說只是一個這樣而已。「常為天眾所護持」,就是說他在這樣六年修行中間,都是有諸天在保護著他。「波旬伺過不可得」,「波旬」是魔王的名字。魔王當然想攪亂他,因為他要是得了正覺,那以後魔就不容易了,他教越來越多人正覺的話,魔怎麼辦呢?所以他要搗蛋他。那麼他想說看看有什麼時候,你有什麼過犯,我可以在那上面引誘你過來或怎麼樣,噢!找不到一個空隙,說他有什麼缺失這樣。那麼這個是在講什麼?就是到了最後,釋迦牟尼佛證到最後的時候,他本來修苦行,苦行苦到什麼地步?有一次他到河裡去洗澡,到時候要爬上來都沒有力量,因為太弱了,你想一天只吃那麼一點,那麼長期的,那時候照傳記來講是說,樹神就把樹枝低下來讓他可以拉著樹上來。後來不曉得是因為那樣,還是看到人家彈琴的說,太緊、太鬆都不行,弦要調得正好,所以他就了解說,啊!都是苦行也是不對。那到已經了解都是苦行也是不對的時候,他有接受一個好像是牧羊女,叫「善志」這個女的,供他牛奶粥,乳糜是牛奶粥。然後他吃了之後,身體經過那樣長期的節食,又都是修禪定什麼,結果一得到那個營養,身體裡面發生很大的變化,他一座就成佛了。那麼他這裡是講這個女的,他們是信印度教的,她是要供一個梵志,「梵志」是指印度教的修行人,本來是想供這樣,這個時候呢,是淨居天用他的神通把梵志的身體遮住了,所以這個人就看不到,只看到釋迦牟尼佛在,就變成只供釋迦牟尼佛,這樣子。所以她就供了他乳糜,而且乳糜有現什麼吉祥相,我就不知道了,這種詳細的就是要去看那些我們講的那個《普耀經》這一類的,可能有寫。所以他這裡又是講淨居天的功德,就是他需要營養的時候,幫他擋了別人他才吃得到這樣。
然後他在菩提樹下,他成佛那個地方就叫做「金剛座」,意思只是這樣子。那麼他在那裡打坐的時候,十六個天尊守在那個地方,那麼這些天尊都有名字的,他就把它們都列出來了。一個是叫「轉進」,一個叫「無勝」,轉進天尊、無勝天尊,一個是施與,一個是愛敬,一個是勇力,一個是善住,一個是持地,一個是作光,一個是無垢,一個是法自在,一個是法幢,一個是行吉祥,一個是無礙,一個是大莊嚴,一個是淨戒,然後一個是蓮花光明,他說就這十六尊守住那裡,而且這些天尊都曾經得過不退轉位,他這個「不退轉位」我不大懂,為什麼呢?因為照講你是天的話,那麼天道應該還是在輪迴裡,你要是說不退轉,菩薩才是不退轉,有沒有?所以這個我們不懂。但是他還一個意思可能是這樣,真正佛法的話,並不是說到佛出現了才有佛法,我們是把他講的這些叫做「佛法」,但是這個真理,就像緣覺乘,是他自己領悟真理,如果這樣的話,那麼可能就是說,這些天神本來境界就很高,在六道裡面最高的,他們也曾經領悟真理,到了不退轉的地步,這樣才合理,不然的話是不可能,那這樣的時候就沒有關係,因為雖然一般講天道是在輪迴裡,但是不管哪一道,他證入了菩薩,他當然可以不退轉,有沒有?這樣就合理了。(弟子:天道還沒有證到菩薩?)沒有啊!天道都還在輪迴裡,六道是包括天,菩薩的話,至少羅漢以後才出輪迴。(弟子:那他還是會退轉?)對啊!所以我剛剛講說不大懂他為什麼這樣講,除非經過那樣的解釋嘛,不然照平常講天道還在輪迴裡,沒有什麼不退轉的問題,有沒有?只有說他自己已經領悟了菩薩道到了那個地步,才是有可能。
那麼「常時竭誠護道場」,經常的竭誠來護這個道場。這還是在講當時,就是說在他要坐下去的時候,其實最後一座只有一天,你知道嗎?他應該是坐下去,然後到了半夜怎麼樣、怎麼樣,到天亮的時候他就開悟了。反正他就是說在當時經常的在那邊護著他囉。那麼帝釋天呢,化作刈人,化作割草的人,「供吉祥草為佛墊」,就供佛吉祥草了。吉祥草在印度來講,其實是相當普通的一種草,我們到現在都還拿得到吉祥草來拜,那個是他們做掃把來賣,我們買掃把拆開來弄的;對啊!就是掃把用的草而已啊。「大梵天王廣陳供」,這個地方要看一下,他到底是怎麼樣?噢!還沒入座,你看!他有一步一步來,就是還沒上座,帝釋先供吉祥草給他做墊子,然後又有一個大梵天王,弄了種種供養,「珍寶無量遍虛空」,那麼供了以後,佛受供以後就入座,一坐下去之後他發一個宏誓,發一個大的誓願,什麼樣的大誓願呢?就是說我如果不是證覺我就不起來。我記得他好像發這樣的誓。那麼六欲的諸天,這個意思應該是欲界天裡面的六種天,你也去查一下佛學辭典,應該是六個欲界天的意思。(註:欲界六天為四天王天、忉利天、須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些天神就在東南隅守護著,佛的東南隅。「防護障難恭而謹」,就是他們很恭敬的,而且很謹慎小心的在防護著,看有什麼魔障、災難什麼的這樣守護他。不只是東南角有六欲諸天,「四維上下皆有天,圍繞恭敬以防護」,就是說東西南北四邊及上下,就是每一邊都有天保護了。「波旬統率魔男女」,魔王帶著魔眾,男男女女的,「威迫媚誘逞所能」,盡他們所能,也有威迫的,威迫是現刀叉什麼滿空飛來那種,媚誘就是叫他的女兒,即魔女現美好的樣子引誘他,這樣子。「淨居天尊申警誡」,結果淨居天尊就出來警告他們,說你不可以這樣子。他這裡沒有寫,但是陳上師講,照密宗講那時候魔來,釋迦牟尼佛在打坐,快要證覺之時,是綠度母到他頭上去護著他,然後大笑七聲把魔都退掉。所以我們火供完的時候弄那個「哈哈、哈哈、哈哈、哈—」,就是照那個來的。
「無數諸天散天花,讚歎佛不為魔動」,一方面淨居天尊警告他們,另一邊因為釋迦牟尼佛本身沒有邪念什麼的,天女、天神散天花,來讚美他完全不為魔所動。那麼「既成正覺現瑞相」,他證了佛以後,當然他的光明就很殊勝,然後好像地會六種震動,我們講過的,有沒有?那類的有很多好的瑞相出來。那諸天也很歡喜,啊!佛終於在世間了,給他供種種的寶貝啊,天女來念讚美的詩詞啊。他說怎麼讚呢?淨居天讚,讚完以後遍光天讚,然後梵天讚,然後他化天讚,名字一個一個的,淨居天、遍光天、梵天,然後他化天、化樂天、兜率天、然後帝釋天,最後四大天王,而且給很大無量的、廣大的供養。再來,他這些讚前面都是講當時諸天怎麼樣的守護佛、供養佛,再來就要講說,噢!可是現在怎麼樣,所以更需要你幫忙,這樣的意思。那他就說「末世修行障難多」,現在末法時代,我們修行的障礙很多。「行者多欲魔得便」,修行者本身往往還有很多慾望在,因此魔只要以你的希望來滿足你,你就離開了修行,有沒有?魔得便,就是魔可以有機可乘。「邪說王難攻其外」,修行的人在外頭遇到的是什麼問題呢?一方面比方說有種種不同的說法,會使得他有時候混亂了,說:「咦?這樣講也對,那我怎麼辦?」。「王難」是說,比方說政府方面,你說你要修行,政府說你要來當兵,那你非去不可。就是有種種外面的問題。「苦病疑心攻其內」,但是他自己本身心裡面又有哪些問題呢?一種是說覺得修行苦,這方面也會障難,你覺得這個太苦了,我何必這麼辛苦?有的也是會生病嘛,生病的時候人意志就薄弱了,有沒有?然後又有疑心,有時候疑上師,有時候疑法,真的這樣念佛就可以往生嗎?有時候一群人共修,裡面話很多,又疑來疑去,有沒有?疑也是很難的。那麼「五陰熾盛不易除」,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這類的方面,這個「熾盛」的意思是說,比方說色方面,你看到很多華麗東西什麼的,或者熱鬧起來的時候,你心就離開清淨,就容易離失了,所以要能夠保持不被這些種種聲色、享樂引誘是很不容易的。
「證量淵微不易達」,證量是說你在修行上,不但你證到了而且你是有深度,這樣叫「證量」。你說,噢!我偶而碰巧打坐的時候,一個什麼好經驗,那麼也是證啊!但是你這個不是能夠每次長時間進入那麼深的,只是偶而今天清淨一點碰到,就沒有這個量。他的意思是證量要到能夠掌握,那麼純熟。那你要做到這樣,他說是「淵微」,淵是淵深,這又是很深的;微是微細、微妙,你這些是禪定上很微細的,那一個心裡的很潛在小的執著去掉什麼,又很難察覺,有沒有?又是很深你不容易達到,比方說你可能修三年也只是皮毛稍微改了一點,裡面深的還沒有放,那麼又是很難深入達到,又是達到也很難了解,這樣不容易達到的時候會怎麼樣呢?「修者如毛成如角」,修的人像動物身上的毛一樣到處都是,但是成功的呢,只有頂上那兩個角,太稀少了嘛。那麼他說我們末世到了這種地步,「諸天見之寧不憫」,就是說,啊呀!天神啊,你們看到這樣子的情況,「寧不憫」就是說難道你不可憐我們嗎?「如護文佛圓滿果」,就像你們以前幫助釋迦牟尼佛,一直到他成佛、圓滿了。像這樣的幫助呢,「願諸天尊勤將護」,希望諸天你們很勤快的,「將護」就是守護的意思,很勤快的來守護我們。「令諸行者離魔障」,讓所有的行者都能夠離開魔障。「生圓次第疾證成」,「生圓次第」是講密宗的修法,它有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這些都能夠很快的圓滿。圓滿了以後「六通十力皆具足」,這些是佛才有的嘛。六種神通,前面五種神通世間禪定都有,天道都會有,什麼宿命通、他心通這類的,但是最後一個叫「無漏通」,這個只有佛有。所謂「無漏通」的意思,其實就是說他已經不會再有缺失,為什麼?因為他證入空性。所以這個是只有解脫了的才有無漏通。那麼「十力皆具足」,就是佛的那些十力,要去看辭典,講他能夠怎麼樣、怎麼樣。通常他們有些比方說把它引伸,他不只說知道一切眾生的心,他還要說成:知道過去一切眾生的心,知道現在一切眾生的心,知道未來一切眾生的心,這樣一句話可以講完,他分成三句,他們有時候是這樣子。「顯著金剛道果德」,你如果六通十力都具足的時候,那你就顯現金剛道,金剛道是密宗,他的果德是這麼的殊勝,因為他剛剛講的是密法的修行。
那這裡呢,「令諸行者離魔障,生圓次第疾證成,六通十力皆具足,顯著金剛道果德」最後這四句,給廟裡用的時候他就改了,為什麼要改?因為廟裡面不一定修密宗,特別是他不能修三灌雙運的,有沒有?他怎麼改,他就說「令諸行者能安住」,他出家以後他能夠安於出家人的身份。「如教如法疾證成」,他就不提密宗的教法了,因為他可以是顯教的,他就說依照佛教囉、依照佛法囉,很快的能夠證成功。那麼成功的時候當然也還是六通十力,對不對?然後他就不講顯著金剛道果,而是說「顯著菩提道果德」了。那菩提道果德其實並沒有說不是密宗,密宗也是菩提道,但是菩提道的話就廣一點,連顯教都包括在裡面。這裡他們學者來講的話,會講說菩提道是大乘,小乘就好像沒有,可是在我來看的話,這種是因為到了大乘他強調菩薩、菩提心,其實不能說小乘沒有菩提心。小乘不這樣講,因為他偏重於你個人修起,但是你看他真正做的,他修完以後是不是到處去弘法?那不是菩提心嗎?所以我是覺得罵這種沒有什麼意思,人家還不是一樣在做,有沒有?而且我看,我現在也搞不清楚了,就是小乘他們有些念的那種,等於慈悲喜捨那一類的都在嘛。
再來最後一段,「佛證果後嘿然住」,他說佛進入無上正等正覺的時候,好像七天沒有講什麼。我去朝佛的時候,參觀他成佛的座處,那裡不是有一棵菩提樹被圍起來嗎?那棵菩提樹人家說也不是原來的了,因為以前有遇到過一個王說要滅佛法或什麼事,原來的被挖掉,然後後來的人又信,才又種一棵,這樣子。菩提樹那地方現在有圍起來,它有圍欄,但是還是有人爬進去。﹙弟子:爬進去做什麼?﹚去拜啊!他那裡有一個管理員,管理員讓你進的時候才能進。但是反正他們是這樣,他們那裡也有警察,他們只抓小偷,不抓這些,這些來拜的,半夜爬牆他們都不管的啦!那我是要講說,就在那個座的旁邊有一個地方,是他當年在那裡證覺以後,他不講話那七天,在那裡走來走去的地方,一個走道,我現在也不大記得了,好像是弄一個一個蓮花,表示他的腳步在那裡。那他那時候為什麼默然呢?他說這個太微妙了,講也沒有用,這個跟一般人差太遠,你怎麼幫他了解?所以他那時候靜默是在想不知道到底能不能講,講不出來怎麼幫人,很難嘛。那個魔看說沒有擋他成功,他現在已經到達目的地了,又來想花樣了,就是要是只有這傢伙一個人成功就好了,他要是不傳法,其他人不是又繼續可以被我騙嗎?他又要去騙他了。魔就跟他講說,是不是你乾脆就進涅槃,鼓勵他涅槃,就是說你不要講了。所以實在也是夠壞的,他都不放棄,每一個地方都試。這個時候呢,感謝什麼?有一個叫「螺髻梵王」,他是娑婆世界的主持。怎麼樣呢?「為我苦眾勸請佛」,他不是為他自己,所以這很不得了,他是菩提心,是為了這些在受苦的眾生,他「勸請佛」,一方面是勸佛一方面是請佛。他怎麼樣呢,他「三勸三請」,三次勸他還跟他講說你應該想到,為什麼雖然你很難表達、很難溝通,他們太苦了,你還是要怎麼樣,三次的勸他、三次的請他,說你一定要開始了。勸的時候是講一些道理,請的地方是請你一定要這樣做,有這樣的分別。那麼請他做什麼?要轉法輪,就是要弘法,要傳出來這樣子。
「當日懵懂之人類」,當時誰懂得什麼叫「成佛」,有什麼稀奇?根本不認識他是誰。「誰解如天王勸請」,還有誰能夠像天王,天王他是因為他很高的,他有那種智慧知道成佛是怎麼一回事,知道他的價值,所以他能夠來勸請,人類就沒有辦法了。「於今人間有佛法」,現在人間能夠有佛法,「飲水思源謝天恩」,就是說我們人飲水是要想到源頭,懂得報答,有感恩的心,那麼這樣子來講,了解還好當時有天,螺髻梵王如果沒有勸請,釋迦牟尼想一想,波旬又說算了,要是就不講了那我們怎麼辦呢?那麼「佛既許可轉法輪」,現在人家勸請三次,他說,好!那我要在人間弘法了。「菩提樹守者四天」,在守護菩提樹的有四個天,一個是受法天,一個是光明天,一個是樂法天,一個是法行天,你看他守著這個樹的這四天,名字都是用法,光明是成就,成了以後其他就要受法、樂法、法行。你看,要領了法,要喜歡法,而且要照著法來做,他都有意義在。那麼看著菩提樹的這四個天就又來問他,﹙弟子:為什麼要看著菩提樹?﹚那是因為他就在菩提樹下,就是守護他的四天,對不對?那只是以菩提樹的中心來講,其實佛就坐在樹下嘛。﹙弟子:就是守護佛的意思?﹚對對對!就是貼身侍衛一樣,他就來到菩提樹嘍。他已經說願意了,他們就問佛說,我們應該到哪個地方去作第一次的弘法呢?他們問說哪裡的時候,這裡沒有寫出來而是在下面寫,當然是要去「鹿野苑」。其實照《普耀經》講,那時候佛有在考慮,他說誰能夠懂我講的?一般人不可能馬上懂,他先是考慮要傳給誰,結果一個天神跟他講那個人已經死掉了。他原來知道一個人可以傳,可是那個人死了。又想再傳誰什麼,先是這樣考慮過的,後來才變成在鹿野苑那裡五個在修行的人。
那麼他決定去鹿野苑了,所以欲色二界的這些天神,欲界跟色界,就拿著寶幢啊、寶蓋啊,把鹿野苑弄得乾乾淨淨,又很莊嚴了。「八萬四千寶獅座」,這應該是說有那麼多天供的寶獅座,有那麼多,數目是八萬四千,那佛要怎麼辦?他們都各供他一個座,佛就用神通把八萬四千個合成一個,坐下來弘揚佛法。他弘法而且把那五個聆法,因為聽他講法而有某種程度開悟的這幾尊,收作徒弟了。其實我們也不知道是不是那時候就開始有了和尚制度,這裡就是這樣寫了,他們就算出家人,那五尊他就收了。再來,這要看經裡面講他的生平。他為了度大迦葉,這個迦葉是指叫「大迦葉」這個尊者,那個大迦葉那時候已經是一個有名的上師,他有很多徒眾,甚至國王都信他的。當然開始時誰服你啊?你又比較年輕,又名不經傳,那麼他就現一些神變,我也不記得了,反正好像什麼要晒衣服就有一個大石頭出現,可以晒衣服什麼的,一共變了十八次,他們就服了,就來皈依他了。噢,下面在寫了,十八變下面寫了一些。頭一個他說法的時候,帝釋都來聽,而且放出光明來。人家就問他說,為什麼你的光明特別?他說一方面是我自己的三摩地的光明,一方面是因為帝釋他們在旁邊,他們也放光,所以他的光就比別人殊勝。那麼他受了人家的供養以後他想要洗澡,「帝釋指地而成池」,馬上帝釋在地上一指,就有一個池子出來讓他洗;他想要洗衣服,帝釋知道他的心意,就給他拿了一個四方的大好的石頭。﹙弟子:佛自己也有神變,為什麼要別人給他?﹚不是、不是,他這個地方是表示護持,就是甚至你心意一動,他們趕快給你做了,是他們對他的尊重的意思。因為你要弘法的時候,一般世間不懂的,比方說他一看到大迦葉也去皈依,那原來那些弟子都會皈依了,他有這種方便。因為開始他不是在懂的範圍,他不懂得佛理的時候,只是說信不信,但是看到說我們師傅都可以信他,那這些徒弟都覺得,原來有理由才信師傅,對不對?師傅都可以信,他們也願意信,信了以後來學比較容易。你一天到晚存著一個疑心也是很難學的。所以這些地方的東西不是說你會做就你都要做,他是表示護持,表示護持就形成一種風氣,大家就會來追隨,就接受他教導這樣子。
那麼他要洗衣服呢,就給他一個四方形的好石頭來作洗衣服用;那曬衣服的時候又拿一個六方石在旁邊,讓他可以展開衣服在那裡曬。後來釋迦牟尼佛到處去弘法,他有時候上天為他母親說法,下海去給龍宮說法,一直到他在雙林這個地方,「雙林」是一個地名,他般涅槃。那麼之後這一生,「諸天無時無方所」,無論什麼時候,無論哪個地方,哪個方向、哪個所在,就是無論何時何地,他們都是釋迦牟尼佛的侍衛。那麼現在又要講回現在了,「末世魔軍勢力強」,現在末法時代,所謂「魔軍」的意思也不見得一定是說天神啊,魔啊,這些看不到的,你也可以說世間的種種的勢力都很強,這個對修行來講也是一種魔,因為他使你離開或者阻礙你修行。由於魔軍的勢力強,「處處道場多障礙」,到處的道場、修行的地方都遇到種種的障礙,而且「國王宰官多邪見」,那麼這些有權的、當權的人呢,又很多都是不懂佛法的正見,而是持世間的見解或其他宗教的信仰,不是最正確的見解,這樣子。那些有學問的人呢,有的因為讀了道理覺得是很對,他也得信心,偶而有博學的人得信心,但是這些學者,他道理上是說,噢!我們信佛啊,信佛啊。但是實際上要依法來修、來行,修行是兩個事,一個是修,照著法在修,行就是把法的道理在生活裡真的做到了。依著法來修的很少,因為他往往說是信佛,他做起來的事情都是照世間做這樣子。那麼「間有」,偶而有「成德之志士」,就是說他這個品德、功德已經成就的,這樣的有志之士,他想要建立無上的大法幢,這裡所謂「無上」的意思就是說,因為佛法是正道,再沒有比他更高的意思了。這樣的無上的大的法幢,要建立佛法,再沒有比他更殊勝的教導,想要做這樣的事情的時候,這個法幢他當然是一種象徵,法幢是一個旗幟,標榜出來這是佛教正法,是最正確的,沒有比他更殊勝的。那你要有這種標誌出來,當然你要有一些世間看得到的東西,比方說你有一個建築,你有一些人哪,都在弘揚佛法什麼,這種意思。
但是他要做到這個,「財力人力每不足」,有的是錢財不夠,有的是人手不夠。那麼末世有這麼多問題,希望怎麼樣呢?「願天回憶文佛事」,希望諸天你們回憶 當年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你們怎麼樣護持,你們費了多少的維持的力量。那麼你們那時候費了那麼多的力量要把他維護,當然你們是希望這個正法能夠在世間,你們才這麼努力嘛。那麼「如今縷縷一線法」,他說但是到了現在末法了,真正的正法已經很稀、很細、很少了。「縷縷」就像一條線這樣剩很少了。這樣還從當時的那個正法,真正有延續下來這樣一線的法,「如是法脈極珍貴」,能夠這樣還維持著當年真正的東西是很珍貴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他說,你應當怎麼樣呢?超過護持文佛的力量。他那時候沒有這麼多問題啊,現在這個魔比以前還厲害,然後正法這麼微弱了,所以你要加倍努力「咸擁護」,都來擁護。使得怎麼樣呢,使得這個要弘揚無上大法來救渡世間的這些有德之士,使他壽長,他要住世,他要福多,福多不是為他自己,就是說種種需要都很容易解決的時候,他才能弘更多法。你要是沒有福,想做個什麼都缺這個缺那個的,那怎麼弘法,有沒有?「權威大」,這個權威大也不是要去怎麼樣,而是說因為他的行持很好,他講的很好,人家信受,願意聽他的話,所以很多時候佛法該怎麼做都做得出去,這樣的意思。「得續文佛大事業」,因為他壽長福多權威大,而使文佛救渡眾生的大事業能夠延續下去,而且「重興廣大佛法幢」,再復興廣大的佛法幢,又廣又大,不但是很旺盛而且很普遍。所以他說「密密將護我啟請,密密將護我啟請」,就是說,啊!請你很嚴密的保護啊,請你很嚴密的保護啊。這個保護不是只是保護安全,而是剛剛講的這些,要開展所需要的這種種方面,都請你把它照顧到。
那麼這邊給廟裡用的他只改了一句,就是剛剛那個「博學之士偶得信,亦少如法而修行,間有成德之志士」,因為這樣講的話只是講個人,所以他把這個「間有成德之志士」,講個人的呢,把它改成「所有已開之寺宇」。因為他這是給廟裡用的,所以他希望已經開張的這些道場、寺宇,他如果要建無上大法幢,財力人力每不足,就希望你護持啊什麼,就改那一句。那麼他英文的就有寫是在哪一年,我那時候翻英文是早年翻的,也沒有寫哪一年,沒有關係囉,反正在印度大概一九四幾,一九五幾那時候,這種查得到的。然後後面有個〈護法諸天啟請偈〉,那個是茶桶把它加上去的,那偈是我在作〈護法諸天尊名位表〉的時候,想說兩邊有對聯比較有意思,有沒有?就弄了一個,意思也是跟整個〈諸天讚〉的意思一樣嘛。前面頭一句說「文佛八相成道」,「八相成道」就是釋迦牟尼佛降生、出家、修行然後正覺、弘法、涅槃等等這些八件大事,這樣叫做「八相成道」。而且這「八相成道」好玩的是什麼?他們西藏寫修行人的傳記,也都喜歡寫成合於這個。就是他怎麼樣降誕啊,怎麼樣出家的,都照這個形式來寫。他們有這種習慣,修行人的生平就照佛的形式來寫,這樣子。那麼它說釋迦牟尼佛過去這一世,「曾蒙諸天勤護持」,就是說你們好好的幫忙過了。那麼「正法億載弘揚」,他的法要不斷的,「億載弘揚」是說不斷的弘揚下去。那這時候呢,還要靠你們「竭忠貞」,還要靠你們盡心盡力,有沒有?這樣才行。
弟子問:因為魔也有大神通,他也是修行的,那為什麼他是魔而不是佛呢?
答:這個實在問得很好。為什麼你知道嗎?這個東西就是說,佛跟魔唯一真正分別是什麼?是還有沒有「我執」。這就是跟你講「我執」要清是很難的,因為你說三界天:欲界、色界、無色界。你看到無色界的,他根本只是在禪定裡面,連色都沒有了,他為什麼還是不能解脫?也還是因為有「我執」在啊,有「執」在,你知道嗎?所以這個東西,釋迦牟尼佛當年會說不知道怎麼講,就是這太微細了。很難很難破這一關,所以我們修行要很注意就是說,你修啊,不努力把「我」修去掉的話,修到功力高,你有修比起不修的普通人就不一樣了,變魔是因為你不是為一切眾生想,不是真正體會到無我而要放掉「我」的話,你修到後來有了力量,就變成「我」要怎麼樣、「我」要怎麼樣,你就是魔了。分別在這裡,所以真正智慧說,超越「我」是非常難,真正智慧修到說,看到我這樣是「我執」我要放,這是最難的,這等於看自己腳站在哪裡而能夠放開,有沒有?要能夠從立足點,通常都看不到自己的立足點嘛,看到立足點而且願意放掉,那平常的人會沒有安全感,總要抓住這個,這樣才對嘛,這樣才有利嘛,這樣才什麼,全部要放掉,你看多難哪?所以他所以有很大神通,而他還是魔,就是因為他的心一直在搞,他就是在考慮怎麼樣對「我」才有利,他一直在做這個事,他就變魔。所以重點在這裡而已。
你不要看說修得很深入了,道場很大了,什麼,可能是魔啊!怎麼分?就是有我、無我。真的是這樣,他可以好像出家,一群大徒眾,怎麼樣深究什麼,可是還是世間的也有可能。如果他們離開了菩提心,而是變成我們裡面怎麼樣,我們跟別人怎麼樣,都是世間法,有沒有?問得很好。所以這個就是每個人真正想修,真正要修佛法,你要警惕,就是修來最重要的是,遇到事情還是不是還在「我執」。所以平常一方面就要讓,另一邊心就要一直什麼都說是「為一切眾生,為一切眾生」。而且不是一個空話,因為我們現在滿容易,一天到晚聽這麼多新聞,有沒有?到處的苦什麼,心要往那邊去,就是真心在為他們那些祈禱,這樣久了你這個人才出得來,你如果還留在自己怎麼樣、自己怎麼樣,就完了,真的就完了,你一輩子還是在這裡面嘛。
二○○六年十一月八日
養和齋 於加州
[Home][Back to list][Chinese versions o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