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悲圓融—簡介〈大悲波羅蜜多心要〉

林鈺堂


法界是無限的一體。佛法智悲教授皆溯源於此,而導歸於此。空智照見無我,無我則一切同體,同體則自然生悲,大行濟度。大悲憐憫眾苦,自願服務眾生,容忍眾生,利他乃至忘我,悟入本淨。

在理論上,分析智悲,則各具特色;圓融智悲,則雙向皆通。在實修上,智悲必需平衡發展,體會融通。在證德上,分証則智悲等分,相輔相成,自然相即;圓證則即智即悲,非智非悲。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闡明以空智回歸法界本淨的要旨,是歷代無數佛教徒背誦的功課。拙作〈大悲波羅蜜多心要〉,仿〈心經〉之體裁,宣揚以同體大悲回歸一真法界的要義。但願能助學佛大眾明瞭智悲圓融之真理。

謹此恭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殿以〈大悲波羅蜜多心要〉,以供讀者參閱。隨後並附〈心要〉的簡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大悲波羅蜜多心要

林鈺堂


文殊師利菩薩。任運大悲波羅蜜多處。領會五蘊同體。忍一切苦厄。善財童子。色不異體。體不異色。色即是體。體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善財童子。是諸法同體。離有離無。離好離惡。離多離寡。是故同體容色。容受想行識。容眼耳鼻舌身意。容色聲香味觸法。容眼界。乃至容意識界。容無明。亦容無明盡。乃至容老死。亦容老死盡。容苦集滅道。無慈亦無失。以無所失故。菩提薩埵。依大悲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嫌怨。遠離顛倒分別。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大悲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大悲波羅蜜多。是大心咒。是大慈咒。是無分咒。是無不容咒。能忍一切苦。究竟極樂。故說大悲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容忍容忍。無不容忍。無不樂容忍。菩提娑婆訶。


佛是智悲兩足尊。〈心經〉闡明以般若到彼岸,〈心要〉弘揚以同體大悲到彼岸,相輔相成,智悲齊彰。佛語方足稱「經」,拙作乃屬論述,故名〈心要〉。

觀自在菩薩乃諸佛大悲之代表,由悲達智,教示空慧之〈心經〉。文殊師利菩薩乃諸佛大智之代表,由智達悲,教示大悲之〈心要〉。

觀音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乃智慧觀照,徹見法界本淨。文殊任運大悲波羅蜜多,乃大悲起行,隨緣濟渡有情。前者無時不明此智慧觀照理,後者無處不行此大悲濟度事。一時一切時,一處一切處,而時空交織,理事圓融,進入超越時空之法界一體。

任運行悲,無緣而無不緣,自然領會五蘊同體。同體之領會能忍一切苦厄,而無忍與不忍;只是一真法界,法爾如是。

舍利子乃佛十大弟子之一,「智慧第一」,堪受大悲觀音之空慧教授。善財童子歷五十三參,入普賢三昧;能體大智文殊之大悲開示。

法界一體;五蘊亦此一體。五蘊之外別無此體。

〈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何以又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同一版本的兩冊書,可以說「甲不異乙,乙不異甲」,但仍是兩冊。若再加說明「甲即是乙,乙即是甲」,則「甲」和「乙」必是一冊的異名。因此色與空由互不異到相即,確立了微妙的同一性。〈心經〉又何不乾脆只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與色皆非個體之專名,又各具特殊的含義,因此「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只說出它們有共同的類屬;再加上「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才確定了兩者微妙的同一性。

無限之同體無主客,離兩邊,故非有非無,非善非惡,非一非多。法界一體,無外無內,而無所不容。同體之慈悲,無可限量,無可指稱,無有自覺,故無慈無悲。

得亦此法界,失亦此法界,故無得亦無失。

忍得一切苦,融入法界之無實、廣大、獨一、任運,究竟解脫,便是極樂。

修同體大悲,忘我利他,首在容納一切,忍耐一切。修此波羅蜜,由艱苦容忍,到欣樂容忍,漸漸自有雲開霧散,萬里晴空之風光。


                     一九九○年十二月六日
                     於美國加州愛爾舍利多市寓所


附錄

楊月恆教授對素食佛友的建議


楊月恆居士提及一般日本家庭所食用的味噌湯,因含大豆製品、海帶、紫菜及小魚乾等,具有相當營養。二次大戰時,日本在物資缺乏的情況下,一般民眾因早餐食用味噌湯,而有助於維持其基本需要。所以楊教授建議,凡遇此湯時,請酌情進食〔可避免小魚乾〕,不可錯過。

此外,楊教授曾多次應聯合國糧農組織之請,前往中國大陸做營養顧問。他看到報告上寫,一些尼姑有極度貧血的現象。為免素食佛友營養失調,楊教授囑我,於各處演講之時,提及以下兩個新觀念,請佛教大德賜予指教。一、今日市場供給之蛋,並未受精,與農村飼養雞所生之蛋不同,食之不可謂殺生;二、現代化養殖之乳牛,所產之乳多倍於犢牛之所需,飲之亦不可謂奪食。若素食佛友能經常進食蛋、乳類之食品,對於健康裨益匪淺。

因敬重楊教授的慈悲與專業知識,特此記錄公布。                  


[Home][Back to list][Chinese versions only][Related works:The Heart of Sublimation through Limitless-Oneness Compassion Sas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