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習定入門

林鈺堂


前言

清明、專注的用心是人類天然的能力。經過世間生活的雜染,一般人的用心淪為偏狹與散亂。單為有效進行世間種種活動,已有調心以回復清明及專注的必要。清明且專注的心力雖能壓伏散亂與偏執,卻不能根除偏執;若無開闊的反省,反倒助長偏執。因此佛陀教示我們,應當修習智慧的觀察,才能漸漸根除自己的偏執,進而享有開闊、清明的生活。

佛法基本的教示乃是以「無常」、「苦」及「無我」的觀點來透視人生。這三個觀念,三足鼎立,構成佛法教理的中心,並且是佛法說明輪迴與解脫所不可或缺的。這三個觀念互相包含,形成一體的三面;連環運作,則能徹底根除偏執,顯現本來無限的真象。

根據上述的說明,佛法的習定可以區分為兩種:「止」是清明地專心一處,「觀」是依照「無常」、「苦」及「無我」來觀察。只偏習止,雖能增進心地的清明,卻無法達到佛法徹底解脫的目標;只偏修觀,在理論上雖有可能淺嚐果德,在實證上卻必定要等定力成熟才能圓證。因此必需止觀兼修,修到止觀圓融,才能證入究竟的解脫。佛法超越其他教義,基本上是在於智慧的通達;佛法的正定也因此有異於他教的禪定。

關於佛法止觀的教示已有許多詳盡的著述。但是理論上細膩而繁複的探討,對於初學者的實修,有時反而增加了不知所措的困擾。為了提供實用的習定入門手冊,本文對習定的各方面只做簡要提示,但對於實修上應注意的事項卻全部仔細論及。例如,果位的定義及區分包括四禪八定、四向四果,等等;這些界定十分重要,但是對於初學者而言,果德是一時難以企及的,因此在本文中,便只綜合地陳述果德的特色,以供初學者做為改進的指標。至於實際習定所涉及的時、地、衣、食,以及上、下座的種種細節,則完整地循序細說。

本文以法界本淨觀為基本佛理。這與三法印—無常、苦、無我—雖是不同的理論系統,卻同是開示佛道的方便教授。三法印共同的特色,重在對治世間迷執。法界本淨觀則側重開闊清明的本來面目。破執與開悟本是一事;見仁見智,應機而使用不同的法門。

觀的法門,有的重在對治,如九尸觀;有的重在觀察,如息念處。本文選介的數種基本觀法都是重在如實觀察。一來是隨順法界本淨觀;二來是因為初修者往往難以適應對治的法門;三來是因為如實了悟,容易趨入即相解脫。此外,對治的法門往往要久修成證,才見功效,並且還有可能形成新的偏執,所以我不敢推介給初修者。


本文


子、基本原理

一、佛法基本原理

法界是無限的一體,本來清淨。要證入法界一體,可以應用開闊及無執的原則,實踐於生活中,然後再經止觀的修習,深入自心,徹底放棄偏執。

二、習定基本原理

一、三業一致:表裡如一則吉;自相衝突則凶。
二、身心互動:心寧則身輕;身累則心躁。心亂則身沉;身適則心和。
三、心氣無二:修心可以調氣;修氣可以調心。


丑、習定在佛法中的地位

一、聽聞佛法,思惟法義,明白其要旨及修法,然後依之進修。習定屬實修,應在聞思之後。

二、明白佛法基本原理在實踐上強調忘我利他。秉此以為居心、言論與舉止的軌範,而達到身、語、意三業的一致與淨化,然後修習止觀。經由止觀的調治,除去深心微細的偏執,才能體會自然開闊的生活。

三、上述聞、思、修與戒、定、慧的次第,在實修過程中,並非呆板地直線進行。行者遇到問題,往往需要深入思索及增廣學習。此外,不但戒與定是慧的基礎,慧與定增長之後,前行的定與戒也隨之增進。換句話說,聞、思、修以及戒、定、慧都有三面一體的關係。

四、八正道中,正定居第八。

一、正見。二、正思惟。三、正語。四、正業。
五、正命。六、正精進。七、正念。八、正定。

於此可見佛法正定是融通佛理、三業一致以及勤奮修習的結果。

五、陳上師所示學佛八次第中,習定居第六。

一、以無常錢,二、買出離土,三、築戒律牆,四、下菩提種,
五、澆大悲水,六、施定力肥,七、開智慧花,八、結佛陀果。

於此可知習定者要有無常心、出離心及菩提心,要有出離世俗,持守戒律及服務眾生的行實,做為基礎,才能得到佛法的正定。


寅、習定在學佛修途上的重要性

一、戒定慧的樞紐,承先啟後。
二、六通的根本。隨著定功的增長,神通自然開發。
三、小、大、密三乘一切果位證量的基礎。


卯、習定的整體性

止觀的能力是內心清明程度的綜合表現。內心的清明有賴身心的平衡發展與維護,因此習定要顧及飲食、衛生、運動、品德等,面面俱到的調節,以及身語意三業的一致。這樣經過長久不斷的努力,止觀的能力會自然地增進,並且根深蒂固。

如果不明此理,只把習定做為休閒的調劑,雖可得精神上的化粧效果,卻難形成安定生活的磐石。並且隨著定力的增加,內在的自相衝突也增高,十分危險。


辰、止與觀的關係

止是制心一處,離於思慮、好惡;觀是依佛法觀想,有觀察與想像之分。有止無觀,如寶刀在鞘,威而不斬。有觀無止,如燭火遇風,照亦難明。必須止觀並重,止觀兼修,直到止觀圓融,才能徹底清除偏執,而證解脫。

大體而言,先修止,等定力略有基礎,再修觀;這樣較為易行。但在實修生活中,行者針對自己遭遇的考驗,則相機以修止或修觀來對治。

行者依自身的性向與程度來分配日課中修止與修觀的份量。


巳、一般前行

一、了解世事無常,無究竟義利,因此不貪著世事。
二、了解餘生可貴,要利用來修習佛法,究竟地自利利他,因此努力精進。
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遵守戒律,自淨其意。
四、切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究竟解脫,而實踐於自身在佛法上的修習及服務。


午、特別加行

一、有志專修者應完全出離俗務,全力從事於佛法之修習。
二、最好能依止有實修經驗及證德的善知識,在其指導下閉關實修。這樣比較不會出毛病,並且有希望得定及證果。


未、習定的注意事項

一、時間:精神飽滿並且樂意習定的時候。最好每天有固定的時候,並且其間不虞中斷。初修者每次時間不宜太長,即使十五、二十分鐘也無妨;坐姿不要太勉強,心中不要求好心切,要輕鬆自然,才不會厭煩;但上座次數宜多,以養成習定的習慣。

二、地點:清靜、不受擾之處;佛堂、關房尤佳。空氣新鮮,最好氣流是在面前橫過,並且沒有風對著身體吹。光線明暗適中。

三、身體:

一、平日飲食有節;避免太油、太辣、太多。
二、上座時不飢不飽;飽食後要等約一小時才可習定。
三、注意一般的衛生習慣,保持整潔。
四、每日要有適量的運動。
五、上座前及下座後都要略做運動或經行,使身體鬆適。尚不能雙跏者,可練習輔助運動以鬆腿筋。
六、小、大便後,要等十五至三十分鐘才上座。

四、衣著:寬鬆的衣褲,保溫而不致過暖。以毛氈或大毛巾蓋腳,以防風寒。

五、坐墊:坐地氈或大墊上。陳上師教授,臀部不用小墊,這樣雙跏才能阻止氣的下行,而氣上行則易入定。


申、就座前後

一、上座

一、佛前陳供、禮拜、唸四無量心以及祈請加被習定的順利及進步。
二、心中不雜他事,而樂於習定。
三、理想的坐姿是七支坐—雙腳跏趺、背直、肩張、下巴壓頸、手結定印、舌抵上顎、兩眼半張。不能雙跏,則單跏或交腳坐。(收下巴使頸直,勿緊張。張眼要自然。)
四、身體下部要以毛氈蓋滿,以防受寒,甚至導致風濕性關節炎。座側另備大衣或毛氈,以便在覺得寒氣時加穿或添蓋。

二、下座

一、先伸右手,觀食指尖片刻;再換左手。這樣做以散定。
二、略做按摩及運動,以舒活氣血,然後緩緩下座。
三、下座後,緩步經行十分鐘以上,才可去方便或躺臥。經行時念佛或持咒,並迴向眾生早證菩提。


酉、習定的基本方法

此處選列八種基本的止觀方法。這些方法看似簡易,要做好卻不易。行者可以一門深入、輪流修習或隨緣選修,以調治自心。

一、修止

一、一心念佛或持咒。

二、數息:自然呼吸;於一口氣期間,默念「一、一、一、……」,至下一口氣,則念「二、二、二、……」。如此由一至五,反覆進行。

三、觀定點:想自身透明無實,如虹如泡,在身軀中央與臍水平處有一天藍色虹光圓球,如豌豆大小。制心於此球。也可將此球位置提高至胸部、喉部或額部之中;但於一座之中此球應定於一處。

二、修觀

一、觀受:觀察自身種種覺受,不貪不厭;任其自生自滅,不盼不憶。

二、觀念:覺察自心念頭之起滅,不隨念思索;不加評估,淡然旁觀,任其來去。

三、觀息:心隨氣走;呼則融入法界,吸則納入氣海(小腹)。覺察氣之長短、粗細、有無。

以上修觀皆重在如實了知,不生好惡分別。如此修久,自然體會無常、無限、無可把捉,而由知見羅網之籠罩下,漸漸掙脫出來。

三、止觀並修

一、心氣合一的念佛妙法。
二、隨唱中的修行。


戌、習定的對治

一、修止時主要對治散亂、昏沉與忘失正念。散亂是指有雜念。昏沉是指失去清明的知覺。忘失正念是指心離開了修止的焦點,而陷於呆滯。

二、修觀時,除了防止上述的毛病,還要防備心隨境轉,失去冷眼旁觀的警覺。

三、對治的方法

一、對治散亂:輕時,一查覺立即收心回到修法上;重時,下座經行,並念佛或持咒。

二、對治昏沉:輕時,張眼、咬牙、直腰,如果穿得太暖,換略薄的衣著。重時,下座洗臉,或略事休息。

三、對治忘失正念:一查覺立即回到原來的修法上。

四、對治心隨境轉:查覺時,想此種沉迷想像純是自欺,沒有義利,而放棄之;回復冷眼旁觀。

五、不要樂著習定時的光影及氣動,只依法修。


亥、習定的果位

止的果位:已無意識不由自主的干擾,已離情感上的自許及好惡,心地純淨至平等、清明的境界,而能自在專心於任一處,並且身體輕安。

觀的果位:清明如實直接經驗一切覺受;如修想像,則所想能明晰出現。

果位的名相只是開示果德淺深的方便。金剛經中明示證果者不著此等名相。行者勿為果位名相所愚,自欺欺人。


結語

修習止觀使行者的心地經歷了純之又純的陶冶,漸能擺脫觀念的牢籠,而自然體會一切原是無限的一體。由於這種清明及慈悲的心境,自然發為淨化世道人心的言行。

習定如植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願有志者日日勤習,並能持之以恆,久而久之,自然享有清新的身心及生命。

初稿 一九九一年二月三日
二稿 一九九一年三月三十日
三稿 一九九一年四月五日清明節
於美國加州愛爾舍利多市寓所

三稿完成後,供於佛前祈請印可。夢中見到,我兩手捧一透明小袋,袋中滿盛完整的連殼花生。陳上師教示,「花生」音近「法生」,因此有「由法出生」之義。我想:雙手合捧表示智悲雙運合作;透明小袋表示明晰短文;滿盛花生表示充滿法實。此外,並聞天語:「其他的是 ring;這是 golden ring。」我想,ring 有圓滿之相及提示心要之用,應是表示圓滿提示心要之義。

琇瑩與純真細讀三稿,提供改進意見及指正錯別字多處,謹此誌謝。


[Home][Back to list][林鈺堂博士另有一英語演說講解本文,名為: A Golden 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