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念佛

簡繁轉換 - 繁體

林鈺堂

PDF



遇到一般不信佛,或是有點信心而還沒進一步實修一個法門的人,我總是喜歡談到「念佛」這件事,並且勸人試試看。我談的內容並不是引經據典,一板一眼的,只是心裡的一些老實話。我的對象多半沒讀過佛書,所以我就用一些譬喻來說明。現在我寫下來,也就像聊天一樣;希望沒有見面的人,也有機會讀到我的建議。
  
我自己本身當然是嚐到一點念佛」 的滋味,才會「推己及人」地介紹。所以,先簡單的報告一下個人念佛的經歷。
  
我在加州柏克萊大學的研究所攻讀邏輯時,有一次在友人家借到一部金庸先生作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書裡有些含佛法哲理的話。我學邏輯的習性,使我想找佛經來查對小說裡的道理是不是真正的佛理。加州大學的東亞圖書館有許多佛書,我也不知從何下手。台北家中佛案上供有《金剛經》,令我覺得較親切,就由此經的各家註釋開始閱讀。接著有兩、三年,我讀了不少佛書,漸漸偏向喜歡研讀禪宗的公案。但是我慢慢發現,這樣讀來讀去,不是個可靠的辦法。一則,同一個公案,我以為懂了;過一陣子,又有新的見解;再過一陣子,又是另一個看法。我沒有辦法知道怎樣才是對的。再則,自己看書時,好像有很好的了解,但是現實生活中遇到了問題,又用不上,心中並沒有真正的安定與力量。「念佛」這個方法,與佛法高深的道理是吻合的。我既無法參透禪關,就下定決心「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走「念佛」這條一步接一步向上的路。
  
我相當努力地念,盡量隨時隨地地念。正在念時,家中來了客人,也不管。這樣過了三個月,我自己覺得心理上和生理上都輕鬆了一些。我念佛的頭一年,平均一天念一萬聲「南無阿彌陀佛」。到了我念到四百萬時,我就有很好的機緣進修密法,並且漸漸有一些感應的經驗。我的社交活動就斷絕了。等到我完成博士學位的努力之後,我就完全投入學習和實修佛法。雖然我進修密法,我並沒有中止念佛。因為人生無常,我若不能達到「即身成就」,還是要靠阿彌陀佛接引往生。我現在每天功課是千聲佛號,已經念到六百三十七萬七千了。其餘的修法、法務,我也記得迴向往生這件事。

我想談一下我自己的一個感應故事。有的人以為「念佛」是迷信,或是自我麻醉。其實,只要找一些感應錄來讀,就可以知道佛、菩薩的事,雖非常人易得經驗的,卻是真實不虛。但是,有些人還是不相信這類書的記載,以為都是附會宣傳。所以我就談一下自身的經歷,作個見證。如果舉一個夢中的感應,人家可以批評說:「你們這些人,天天日有所思,當然夜有所夢,也都是佛、菩薩出現的機會。這是自然的結果,你們卻以為是一種感應。」所以我就舉一個清醒時的感應來說。西藏密宗白教的領袖,第十六代的大寶法王,現在已辭世了;當他五年前來舊金山時,我的上師陳老居士帶我和我的妻兒去參加他主持的黑冠典禮。這個典禮的起源是這樣的:第一代的大寶法王,名「三世智」(藏名:丟松親巴),成就勝樂金剛,當時有十萬個空行母圍繞歡呼,慶祝他成佛,並且每人獻一根頭髮,織成寶冠獻上。從此每一代的大寶法王頭上皆戴此冠。但這是有相當功夫的修行人,才看得見的,我們凡人是看不到的。後來第五代的大寶法王德新謝巴,接受明朝永樂皇帝的邀請,來南京教皇帝密法。永樂在一次法會中親見法王頭上之寶冠,他就令人仿造一頂黑冠,獻給法王,並請求法王恩准所有能見到此冠者,皆能領到與親見真正寶冠無異之加持。從此,歷代大寶法王都舉行此黑冠典禮,以加持信眾。陳師事先教我大寶法王的咒子,要我當場自己念,以配合法王之加持,可以領受更多。並且指示我們在法王戴起寶冠時,亦即第一代法王親臨之時,當起立致敬。法會開始,先有喇嘛誦經、奏樂。等到法王戴起寶冠時,我們就起立致敬。我本來是在默誦法王的咒;但是,就在法王戴起寶冠的同時,有一股極大的力量,充滿我全身,使我血液循環極速,並使我忘形地高聲喊出法王的咒子。全場有數千人,我並非不知禮節的人,但是這股力量不是我所曾經歷的,也非我能預期的,我的高聲大喊並非我自主的。法王右手扶著寶冠,左手數一串水晶念珠,口中念觀世音菩薩的〈六字咒〉。念完一圈,一百零八聲,他就把寶冠取下了。而我所感受的力量,也與寶冠的取下同時消失了。用佛法的術語來說,我的經驗叫做「得灌之相」,也就是說我是實際上得到加被了。當場只有我一人大喊。事後我只問過我的妻兒,他們並沒有同樣的領受。這並不是因為法王的加被有任何偏私,而是因為我當時已念佛四百多萬,所以比較易於領受法王的恩典。我希望以上的報告,可以幫助別人了解,佛法不只是一些道理,並且是有可經驗的真實內容的。
  
俗語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們生活在世間,多多少少各有各的苦惱;大到全世界的人口膨脹、核能安全、環境污染等問題;小到個人的事業、社交、家庭、健康上的種種問題,交織成一個苦網,把我們都套住了。個人切身的老、病、死,忽然就面臨了;老、病、死都是無人可代替的。我們平時忙於衣食名利,努力積蓄鑽營,並不能消災延壽;並且死時不但無用,反而可能因貪著的習慣,妨害我們臨終的神智清明。世間的事物佔去我們大好的精力、時光,惹來無數的煩惱,到最後還不放過我們。如果死了,就一了百了,那還只是苦一輩子;輪迴的例證,史不絕書,豈可不信?佛法教示我們,臨終的心念,對轉生何道有決定性的影響;我們應該猛省。我們應該尋求有智慧的生活;佛法可以指導我們個人的生活,也可以指導我們人類應走的途徑。簡言之,佛法的教示是「忘我利他」。詳確的探討,要深入經論,也不是本文的旨趣,所以我們點到為止。然而 要強調的是,不論是個人面對種種人生問題時內心的寧靜與力量,或是他人有難時我們可以給予有效的助力,或是消災延壽、逢凶化吉、遇難呈祥,都是可以經由佛法的修持而導致的。更可貴的是,佛法的終極目標是要使所有的有情都得到徹底的解脫。
  
有一類佛書專門記載往生的事蹟。這些人平常努力佛法的修持,往往可以預知自己辭世的時日。到時不但是預先交待好後事,從從容容地向大家告別——好像出門去旅行;並且往往現很多神異的現象——有的是見到佛菩薩來接引,有的見到光明、聽到天樂、聞到異香,不一而足。比起我們一般人,不但不知何時得走,也沒有保證是「壽終正寢」。平時做菜,生魚活蝦,煎、煮、蒸、炸;自己若遭橫死,也不知是燒、溺、撞、壓;或者癆病、癌症,慢慢耗死;死後,還是要在六道裡轉生,不知何時才能脫離苦海。而他們往生的人,永遠不再受這些苦。兩相比較,怎不叫人羨慕!幸好佛法並不是他們的專利品。由於佛、菩薩的慈悲,只要我們肯虛心學,努力修,「生死自在」也會成為我們份內的事。要得生死的自在解脫,修持的法門有很多。佛、菩薩為了救渡種種不同程度和習性的眾生,教示了種種不同的修法。但是,我們應該選哪一種修法呢?對於我們一般不是專門修行的人,「念佛」這個方法是比較適合的。這並不只是我一個人的建議,歷代的高僧大德有很多都是這樣教示的。
  
從以上談的,我們知道佛理有真正的內容,修持可以得真正的好處。我常喜歡用學游泳來比喻「念佛」這件事。讀教人游水的書,不管讀了多少種,研究得多麼透徹,如果不下水實習,還是不會。但是,家住海邊的小孩,天天玩水,不必讀書,個個都自然會游了;還會潛水、在水中翻筋斗,玩得好自在。當然,他如果要當一個游水的選手,讀些指導的書是很有益的。但是,如果只是要會游,就不一定要靠書了。同樣的地,研讀佛書是很重要,但是,只思考道理而不實行,一遇到人生苦海的波浪,就沉下去了。開始念佛就像是下水去實習;雖然只是天天試一點,久而久之,就能浮起了。佛經有那麼多,又很深奧,不是我們一般人一下子就能深入了解的。並且,實際上,只研究而不修持,是很不可能真正得到了悟的。而另一方面,有了念佛的習慣和經驗,佛書就易懂了;並且,更重要的,佛法的好處可以直接嚐到了。
  
我們現代人對營養、衛生的常識都很豐富——吃甚麼樣的東西、吃多少、各種食品如何調配,都十分講究。但是一般而言,對精神的糧食卻不很小心。隨時隨地,電視、報章、雜誌裡各種廣告、街談巷議,都不知不覺地收入我們的視聽。仔細想來,我們可就像個精神的垃圾堆,裡頭雜亂得很;並且這些東西不但不能消除我們的煩惱,反而刺激我們的慾望,形成我們的偏見,使我們更緊張、更煩惱;真是何苦來哉!如果養成隨時隨地念佛的習慣,就等於不斷地在心靈上喝牛奶、喝清水,吃有益的東西。原來煩惱的心像是一杯泥水,經過佛號的清水一滴一滴不斷地灌注,先是泥水溢出,後來就成為純淨的,不但透明光潔,還可以給人喝呢!念佛的人,不但自己得好處,輾轉勸人念佛,為他人臨終助念、遇難代禱,使別人也得到好處,豈不就是一杯解渴的清水嗎?
  
佛號有淨化心靈的作用,這是因為佛力的加被。我們開始時不易體會這個道理,但是久修的人就可能察覺。這是像我們收聽廣播或收看電視;佛號就是電台的號碼,我們念佛就是把我們的心轉向佛台。但是,開始念佛的人往往心中還很雜亂,種種世間的事堆在心中,不肯放,所以嘴裡雖念佛,心中不誠懇、不專一;事實上沒有把心向著佛,所以佛的慈容就收看不到了。但是,只要我們不斷練習,使念佛的習慣勝過妄想的習氣,就會在念念佛號之中,感到佛力的加被。其實佛台是時時刻刻對眾生在播送加被,而我們所以不察,是因為我們沒有把心轉到佛號的頻道上。修行的人,有的可以在夢中見到佛、菩薩、極樂世界,有的可以在定中見到,並不必等到往生之後呢!
  
煩惱來的時候,想停都沒辦法,所以我們就茶不思、飯不想,甚至通宵失眠。就是你自己說,我不想這件事了,你還是被這件事綁著 更何況我們煩惱的內容,千端萬緒。我們的背上,可真背著不少東西呢,都是在人生的路上一路撿來的;難怪歲月會把人壓駝了。「念佛」卻是一個解救的法子。世間的念頭是互相牽連的,不管哪一個,都會牽動全體,只是我們不一定能明察罷了。所以很小的事,可以惹人生很大的氣;新仇舊恨一起湧現,就爆發了。佛號卻是超脫的,不會牽來煩惱。我們練習念佛,天天找一固定的時間,好好地念一陣子;隨時隨地一有空,又念起來。這樣日子久了,我們原來抱著背上的包袱的兩手,就漸漸鬆了;忽然有一天,我們煩惱的包袱就掉了,因為我們的手已經被阿彌陀佛的手牽起了。
  
現在有許多人天天跑步,因為跑步對身體好。「念佛 就像是心靈的跑步,可以增進心靈的健康,使之成熟,增進智慧和耐力 你何不也養成這個心靈跑步的習慣呢?並且你可以一邊身體跑,一邊心靈跑,隨著佛號,一步一步地向前去。並且這種心靈的跑,是朝著精神的巔峰向上衝;每天念的佛號,都使我們在向上的路上又進昇了一程。而這樣訓練出來的精神力量,可以使我們在人生的波濤中得到安定,並且使我們有力幫助遇到苦難的他人。
我們中國人注重孝順父母;但是做子女的,如果自己沒有力量自立,不但談不上孝養,反而更拖累父母。人生有誰能保證一定不遭意外呢?念佛的人會得到佛力的加被,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並且念佛的結果,心地純潔,不會惹事生非,只會努力公益,自然可以在社會上安立。再說對父母的孝養,並不只是物質供應上的溫飽,也不只是隨順他們的心意,博得他們的歡心;最要緊的,是在他們病時、臨終時,能使他們心中安定平和。這一點雖然不易做到,但也非無法可想。最好是平日就能勸化全家念佛;這樣隨時可以患者自念,加上家人助念,全家一心,在佛力的加被下,形成安祥的氣氛,使病苦、死苦減輕、消除,使亡者得以超生西方。就是父母、家人沒有念佛或其他的修持,我們自己平日努力念佛,迴向給他們,也會蒙慈悲的佛陀加被;到時我們的助念,也會真正的幫助他們。我認為真正的孝心,要考慮到病、死二時的真正幫助,而不是只是付醫藥費、喪葬費,把老人交給醫院、殯儀館,就了事了。我當初想放下世事,專心來修行,也是考慮到這些。

念佛這個方法,又不花你的錢;並且心中維持一個佛號,清清明明的,豈不比胡思亂想、老是自己那一套,要省力些、要輕鬆些麼?我是念佛嚐到甜頭的;我相信念佛對你一定是會有好處的。我相信你一定會試一下罷!

                                   一九八六年七月二十七日閉關時作

補記

本文所述以持念「阿彌陀佛」聖號為主,但其道理並不限於此聖號。有心修習持念功夫的人,可以就個人習性,選擇其他聖號或佛咒,例如:「南無藥師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地藏王菩薩」、「嗡媽尼悲咪吽」,等等。主要是「一門深入」,以專持某一聖號或佛咒為主修,經常持念。其餘聖號或佛咒,則於早、晚課或偶而加念少數,即可。所有佛、菩薩之智悲皆本於「無我」、「同體」,而不可分,因此選擇任一尊皆可。

應黃雲華女居士之請,加入此補充說明。

                    一九九八年四月九日
                    養和齋   於加州


 


[Home][Back to list][On Chanting "Amitabha"]